您的位置: 首页>科普知识>网络课堂

第五十二课 浅谈神经性厌食症

发布时间:2013-11-01   作者:本站   来源:院感办   点击数:94335

    近日明星黄圣依被香港记者拍到其暴瘦惨变“纸板人”,疑因工作太忙患轻微厌食症。厌食症即神经性厌食症(aorexia  nervosa),由1868年英国医生Willian  Gull首先命名;以前对该病关注较少,现在的资料显示,病人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女性。尽管不清楚神经性厌食症的根本原因,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社会文化及生物学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其发病有影响,特异性较低的心理机制与人格的易感性作用也应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发病中起很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文化中,把女性的身材苗条作为自信、自我约束、成功的代表。大量的媒体宣传也是宣传减肥、追求苗条作为社会时尚,收到公众的推崇。也有人提出以节食行为代表对父母过度控制、过度保护的反抗;或以节食为手段达到对父母的反控制,以此作为解决家庭冲突的一种方法。生物学因素始终是医学研究的主旋律,遗传学研究显示,家族史有抑郁症、酒依赖、肥胖或进食障碍的人群中,发生神经性厌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机制不详。神经生化的研究发现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转化和活动障碍等等。

   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形体重的过度关注是患者的的核心表现。有些患者即使已经骨瘦如柴仍认为自己胖,或认为身体的某些部位胖,如胸部或臀部太大,这种现象被称为体像障碍。为了体形苗条,患者过分限制进食,最初可能少吃主食、肉、蛋等,逐渐发展为以少量青菜或其他食物代替主食,不吃高热量食物;他们对食谱有严格的挑选,甚至对各种食物的成分了如指掌。个别患者有一种“只要食物入口即有胖起来”的特殊感受。有的患者采用过度运动避免体重增加,其强度多与体力不相称,使人感到患者似在自我折磨、自我惩罚。有的患者采用进食后诱吐(常量进食,然后自我诱吐)、服泻药或减肥药的方式避免体重增加。少数病人采用口中咀嚼不吞咽直接吐出,以确保食物不被吸收。有30%-50%的患者会出现发作性暴食行为,暴食后多迅速采取人工呕吐的方式吐出食物。由于过度“减肥”,患者的体重下降并明显低于正常标准,BMI≤17.5(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数/身高米数的平方,中国人标准值为18.5-24之间),导致各种生理功能的改变,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轻则消瘦,皮肤干燥脱发,代谢减慢,性特征发育不良,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等。严重的营养不良时,各器官功能低下,水电解质紊乱,当其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60%以下时,死亡率较高,据统计约10%左右的患者死于并发症或自杀。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极具有挑战性,药物和心理治疗联合应用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一旦发现你的家人患神经性厌食症,建议赶紧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医生会根据其躯体状况、情感体验、内心冲突等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副主任医师   汪正华

                     


下一篇:第五十三课 怎样识别恶劣心境障碍     上一篇:第五十一课 睡眠障碍相关疾病的治疗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