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专家视角>科普健教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家长需注意哪些?

发布时间:2021-11-30   作者:刘伟   来源:   点击数:3145

教育部日前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那么,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家长需注意哪些呢?


一、概念

image.png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与其现实处境不相符,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严重者可出现不语、不动等木僵状态,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以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甚至自伤、自杀行为。


二、流行病学

image.png

有报道显示,儿童抑郁症患病率约2%,男少比例大致相同,少年抑郁症患病率约4-8%,女性患病率明显上升,女性与男性之比在2~3:1。近年来,青少年人群中自杀的风险逐渐升高,在校中学生的自杀风险筛查阳性率为25.50%。有自杀行为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患有精神疾病。关于自杀青少年的精神疾病诊断报告中,有52%的青少年被诊断为抑郁症。


三、病因

image.png

至今为止,病因不明。可能与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生物学因素如遗传、神经生化、内分泌因素,神经影像研究显示一些脑区存在脑结构、功能与代谢的异常等。心理社会因素,往往与负性生活事件,如父母婚姻不协调(离异、婚姻冲突)、亲子关系差、虐待、性和暴力(校园凌霸等)有关。而性格偏内向、自我评价低、较孤僻、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更容易产生抑郁。


四、临床表现(与成年人不一样)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精力缺乏。抑郁症还表现为思维障碍,如思维迟缓,脑子反应慢,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自责自罪,自杀观念。活动减少,严重者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学症状,甚至出现不语、不动等木僵状态,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烦躁不安,紧张激越。躯体症状,如体重、食欲、睡眠和行为活动减少等异常。

儿童青少年抑郁易共患疾病,如焦虑障碍、强迫症、物质滥用障碍和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等。

image.png

儿童青少年抑郁常见表现与成人常见表现略有差异,美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AACAP)研究发现,这些差异包括:

1. 自己感觉到(或被他人观察到)抑郁、悲伤、容易哭泣、爱发脾气。

2.从之前喜欢的事物中得到的快乐没之前那么多了。

3.与朋友在一起或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之前少了。

4. 食欲和/或体重与之前相比明显不一样了。

5. 睡眠比之前明显更多或更少了。

6.容易感到疲劳,或不像之前那样精力充沛了。

7. 感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的错,或自己一无是处。

8. 比之前更难集中注意力了。

9. 对上学不如之前那么上心了,或者在学校的表现不如之前了。

10. 有关于自杀的想法或者想死。

儿童青少年抑郁还常常伴有更多的躯体不适,如频繁头痛或胃痛。深陷抑郁的青少年还可能尝试饮酒或其他有成瘾性的东西,试图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五、治疗与干预

image.png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目前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手段,需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的原则。遵循抗抑郁药物的安全性选择,全病程治疗,与医生、患者与家属三方达成共同致力于患者健康的治疗联盟。


六、家长的一些“误区”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这几类家长:

1.父母对孩子高期待,过度控制孩子。

过度的学习补课,一周补8到10门补课,体育、音乐、美术加语数英,其中游泳、跆拳道、2门乐器等。我常常问孩子累不累,孩子非常听话懂事,说“不累啊”。每个父母都有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而每个孩子也有一种满足父母的本能。父母不断的压抑孩子,高期待,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最终让孩子丧失自我。

而另外的方面,有的时候家长对孩子过度控制,孩子患病后,通过“抑郁”反向控制父母,如自伤自杀等行为。

image.png

2.父母的情感忽视,“看不到孩子的(内心)痛苦”。

孩子多次说“状态不好,学不下去了,不想上课,甚至称不想活了,活着没意思”。但父母对孩子成绩至上,却忽视孩子的内心状态,认为这是为不想学习找借口,甚至怀疑是孩子在“装病”。许多孩子已经确诊“抑郁症”,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完成学业,但家长仍过度关心学习成绩。

3.父母对孩子的贬低和否定。

父母常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怎么怎么的好”,尤其是同学聚会,每年中考、高考后,在父母的否定和指责中,孩子慢慢失去价值感,逐步否定自我,走向抑郁。

4.“焦虑”的爸爸妈妈,对孩子过度的追求完美。

在门诊,经常遇到孩子确诊“抑郁症”后,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如“医生,我家孩子得了这个病以后怎么办,这辈子废掉了”等,父母的负面情绪,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具有反复发作,高自杀风险,存在识别率低,治疗率低,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抑郁症是可治的,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希望老师、家长们重视,及早到儿童青少年精神专科诊治。


下一篇:偶像离婚大战,谁来关心背后的孩子?     上一篇:青少年心理评估的重要性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