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课 家长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孩子?
2023年4月2日,即将迎来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宣传主题口号是“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一、什么是“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自闭症”,是一组以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二、孤独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孤独症谱系障碍目前病因不明,推测可能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脑部结构或功能异常、神经生化异常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绝大多数患儿是在2岁半到3岁内起病,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三、孤独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1、社会交往障碍:主要表现目光对视少、呼唤其名字反应少;对家长缺少依恋;对小朋友缺少兴趣或不会交往。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迟缓或不会说话是来医院就诊的首要原因,听力基本正常。
3、兴趣狭窄或重复刻板行为:患儿常有特殊的爱好,对重复性较强及单调的事物有痴迷的兴趣,或者表现得固执,如走固定的路线等。
4、其他:约70%的孤独症患儿存在智力及认知功能障碍,其中50%属中、重度智力低下。
孤独症患儿还可伴有特异的感知觉反应,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分迟钝或过分敏感。
约1/4患儿合并癫痫,多数患儿多动明显,常常来回跑动不知疲倦等。
四、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呢?
孤独症患儿绝大多数在两岁前就会出现症状,每个患儿可能都有着不一样的行为方式,但是他们在社交及行为方面有着一定的共性,我们可通过“五不(少)”表现来进行早期识别:
不(少)看:
指目光接触异常,孤独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目光交流无或少。有些孤独症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难以做到。
不(少)应:
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孤独症表现之一;孤独症患儿不会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
不(少)指:
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孤独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不(少)语:
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伴有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受损表现,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例如,2岁甚至2岁后还不会发单音;你我他(人称代词)不分;不断重复电视广告等无交流意义的语言;缺少恰当的身体语言等。
不当:
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障碍,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或仅仅玩汽车的轮子,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也不会用恰当的方式和小朋友交往,例如通过打人或者咬人表示友好等。
五、孤独症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由于孤独症病因不明,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治疗该病,主要依靠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手段。
但孤独症是一类致残性疾病,一般来说,8岁前是孤独症的最佳干预期,所以早发现、早干预是孤独症患儿康复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策略。
因此,当一个婴幼儿出现上述症状表现时,家长们就应该考虑到孤独症的可能,要及时带孩子于专科就诊。
![](http://www.wuhusy.com/image/bg-logo.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