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资讯

高考倒计时 把脉考前焦虑症

发布时间:2015-06-24   作者:本站   来源:大江晚报   点击数:93214

 

       随着高考脚步临近,不少考生的备战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学生开始整宿睡不着觉,有的不愿意参加模拟考试。其实,紧张的不仅是学生,考生的家长们也越来越焦虑。如何缓解这些症状呢?李主任分别给考生和家长列出“药方”,让考生轻装上阵,考出好成绩。

学生篇:
尖子生,更容易产生焦虑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期,尖子生的问题往往比较突出,源于更高目标的设定。他们学习相对主动,一方面,希望把更多更广的知识和解题技巧都能瞬间塞进头脑里;另一方面,一旦对于难题压轴题的攻克失败,心理上和情绪上都会有较大的起伏波动。在这样的状态下,经常出现看错题,填错答案,甚至平时会做的题,考场上也无法顺利答出。
       李主任提醒尖子生应该正确认识考试目标。在考场上,应当排除一切杂念,千万不要把学业目标带进考场。考试的唯一目标,仅仅是为了将平时的实力展现出来,更浅显地说,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尽能力做好每一道题而已。“不要把做对题和考什么大学、会有什么后果相联系。”他说。
成绩中上的考生,容易丢三落四
       部分考生在这段时间里,脑子里只有试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在生活上则丢三落四。经常因为一套试卷找不到,一本作业本忘在寝室或者家里,一道真题想不起来,一种解题方法不熟悉而感到异常焦虑。
      李主任建议家长不要去过度关注、照顾他们的学业或者小心翼翼,尽量克制不要在他们面前谈论报考志愿情况、录取问题或者更遥远的话题,否则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一定要注意语言,比如:“考不上也不会怪你”、“加油!等你凯旋归来!”的话尽量不要说,让他们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应该踏踏实实做好后勤工作,为孩子收拾整理好试卷、作业,照顾好生活的饮食起居,计划好孩子的行程安排。
成绩中下的考生,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
       成绩中下的考生,在这二十天里通常产生放弃,逃避甚至得过且过的心理。然而外表的平静掩饰不了内心的焦躁。他们听课和练习经常动力不足,焦虑逼迫他们转移注意力。为了抗拒压力,他们会在临考前偷偷跑出去上网看电影。影视、游戏的震撼试听效果会给大脑带来巨大的刺激和愉悦,与此同时却会极大冲击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加速他们已有知识的遗忘。
     “一方面宁可他们什么也不做,也不能让他们有机会接受其他刺激;另一方面给他们去定目标,用激将法都会招致他们的烦躁、焦虑、排斥和抵抗情绪。”李主任建议家长培养他们心如止水的状态才算是临考的好状态。

家长篇
不顺心就想发脾气
       张女士最近总会无缘无故地烦躁,只要碰上不顺心的事,就想发脾气,“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想到孩子高考的事,毕竟小孩承担着一家人的寄托。工作时经常走神,生活中会莫名烦躁,没想到会这么紧张。”张女士说,因为害怕影响孩子备考,她即使压力再大,也不敢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弄得每天都很憋屈。而在孩子面前,她又表现得很小心翼翼,本来大嗓门的张女士,这段时间在家轻易不敢说话。“以前我家吃饭很随意,现在这不要考试了,我就顿顿挑她可口的东西给她做,可她不知道咋了,都吃不了几口,弄得我更闹心,更烦躁。”
管不住嘴,总想“唠叨”
      王女士最近也是异常心烦,“你说我怎么就管不住我的嘴了呢,啥事都想管啥事都想说,我姑娘都和我打过两次架了,我其实也怕影响她学习,尽量忍着,可就是忍不住。”王女士告诉记者,自打女儿上了高三最后一学期,她就变得爱“说话”了,每天孩子的学习、生活,事无巨细她都会问上好几遍,如果女儿做的不好,她就开始“唠叨”。孩子和丈夫已经说她“太磨叽”好几次了,她也不想说,也在刻意管着自己的嘴,可就是管不住。“要是不说出来,我憋着可难受了。”王女士现在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让她很是无助。

对策:多运动、多与朋友聊聊天儿
     “对高考这样的大事,家长出现或多或少的焦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的这三种行为会给考生形成不良的心理暗示,直接带给考生压力,甚至让考生产生焦虑的情绪。”李主任建议家长心态要好点,也要注重自己的调节。
     “有的却因为本身属于比较认真、焦躁的性格,一遇到大事,就承受不了压力。如果在考前家长和考生都处于焦躁的情绪,就乱成一锅粥了。”他建议,“家长可以关心孩子,但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不要太极端。家长只要像平时一样就好,表现得太反常,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不自在。”对于过于焦虑的家长,应利用运动、与朋友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制造轻松的备考氛围,这样才利于孩子考出好成绩。



下一篇:临考了,一紧张就想“大号”怎么办? 心理医生:首先可以反复深呼吸     上一篇:《暴疯语》引发精神关怀潮 医生:精神疾患和身体疾病并无二致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