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科普知识>网络课堂

第166课 从心身医学视角理解躯体症状

发布时间:2023-06-30   作者:梁霞 副主任医师   来源:院感科   点击数:3405

“我常感觉心慌、胸闷,有时还觉得胸口痛,心电图查了几十次,连冠脉造影也做了,医生都说问题不大,可吃了药心脏还是不舒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最近老是打嗝、觉得肚子胀,有时还会有恶心、呕吐情况,胃肠镜都做了,就是轻度的慢性胃炎,也吃了很多种胃药,怎么一点效果都没有呢?”“我全身酸痛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疼得厉害的时候就吃止痛药,反复去医院检查了很多次,可就是找不到原因,医院的科室我都看遍了,该怎么办呢?”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反复周转于各个科室、不断进行各类检查,但治疗效果却不甚理想的就医群体,甚至依据这种持续的就诊现象,衍生出了“逛医”这个专属名词。那么促使这类患者花费精力、花费时间,不惜承担高额诊查费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本文结合1例临床病例的诊疗经过,从心身医学视角理解躯体症状。


典型病例

患者为中年男性,既往体健,近期时有心慌、胸闷、气短、后背部烧灼不适感,每次发作持续1~2 小时后自行缓解,患者曾反复至医院就诊,行心电图、胸片、肺功能、心脏彩超及抽血化验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给予了对症治疗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在深入接触患者后,了解到其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目前已有3个女儿。患者父母及本人重男轻女观念固化,一直想再要个儿子。当妻子再次怀孕后,患者怀疑又是女孩不想要,但在妻子人工流产后发现是一个男婴,之后追悔莫及,逐渐出现情绪不稳定表现,以及躯体不适症状,除时常有心脏不适情况外,还有双肺被抽干的感觉,鼻子有虫子的爬行感,躺下之后总能感觉到自己下身有不适感。

深入交流后,从心身医学的视角对这位患者的病情有了不同的理解:首先,在重男轻女的观念下,患者一直认为自己没有男丁是被人看不起的,将没有男孩视做自己低人一等的原因,当知道自己因为武断的决定而导致失去儿子的后果时,产生了强烈的情绪落差,出现肺部被抽干体验等;其次,失去孩子后,患者又遇到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事情,更加认为自己不如他人,悲伤、后悔、愤怒情绪交织,但无处宣泄,而躯体症状的出现转移了患者的焦点问题,暂时缓解了上述不良情绪,因此促成了他不断就诊的动机。

针对该患者,医生予以心理评估后给予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面,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作为首选,考虑患者伴有躯体化疼痛问题,最终拟定盐酸度洛西汀联合苯二氮类药物劳拉西泮以稳定情绪、改善睡眠,用药过程中遵循足量足疗程治疗规范,最终患者情绪、睡眠及躯体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心理治疗方面,由于该患者存在明显生活负性事件,并受到“重男轻女”不良认知的影响,因此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非常必要,同时进行心理动力学治疗,帮助患者探究并领悟症状背后的内在心理冲突,有助于其躯体症状的彻底缓解。物理治疗方面,应用生物反馈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进一步帮助改善患者的情绪、睡眠问题。


从心身医学视角理解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一般是医疗行为的起始端和健康问题的重要提示。但面对这样一类经过反复检查、多种治疗,躯体症状依然未得到缓解并持续存在的患者,如果医生仅仅着重于生物医学的客观检查、聚焦于患者提供的表面症状,往往会一叶障目,机械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所以这位医生也为患者理解自己的躯体症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他们真的只是因为身体患病还是主观体验异常?抑或是精神行为的异常?

心理因素在病因和病程演变中起主导或重要作用的一类疾病被称为“心身疾病”。这些疾病多数是受丘脑和下丘脑影响,与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从心理层面去理解心身疾病,则可能是被压抑的无意识矛盾和冲突引起了患者的焦虑,以及一系列无意识防御与退行的心理反应和相应的自主神经活动变化,最后影响了特殊内脏器官。但是,同样的刺激也许只对某些人致病,也可能会造成不同脏器的疾病表现。

每个人都是由躯体和精神相结合的一个整体,既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也具有在群体生活中的社会属性,而健康与疾病原本就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如果忽视了其中的联系,那就只能被表面症状蒙蔽了双眼。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诊疗观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了解疾病的同时,还应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出发,对患者所患的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从而制订有效的、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促使患者接纳“心身同治”的治疗理念,帮助他们认识到“身体语言”存在的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最终达到身体及心理健康的状态。



下一篇:第167课 当身体在哭泣——走进躯体化的世界     上一篇:第165课 “科学戒烟”知多少?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