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科普知识>网络课堂

第九十四课 你了解心理治疗吗?

发布时间:2017-06-16   作者:本站   来源:院感办   点击数:93632

    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很多精神心理疾病的产生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因素不仅参与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且影响着疾病的转归与康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指出:健康不仅指人的躯体没有疾病,还应具备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我国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左右,其中重性精神疾病达1600万,大部分人伴有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精神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排名第一位。目前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它不仅促进疾病的康复,而且促进患者的人格不断成长,达到预防疾病复发、提高社会功能的效果。
    然而很多人对心理治疗究竟是什么并不清楚,甚至有一些误解,工作中就经常遇到以下一些对心理治疗的误解,如:
1.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意味着有精神病;
2.认为心理医生能读心术,是救世主;
3.认为心理治疗就是做思想工作,安慰人等。
    由此可见大众的心理卫生知识十分匮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心理治疗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师用言语作为工具,借助沟通(关系)为桥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旨在帮助来访者获得疾病的好转及人格的不断完善。
二、心理治疗的对象
    具有主动求助的伴有心理困惑、精神障碍、人际冲突、婚姻家庭及亲子问题等人群。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或多或少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个体就能顺利健康地发展,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回避的,有心理问题并不一定就是精神病,寻求心理治疗往往是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标,并不是不正常或不可见人的隐私。
三、心理治疗的特点
1.以谈话为主要方式,来访者要具备言语表达、交流的功能,智力相对正常。
2.治疗有一定的设置。所谓设置是指心理治疗师对心理治疗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安排,要求治疗师和来访者都要遵守的基本规则,目的是保证心理治疗的健康进行。包括预约、保密原则、时间限制以及治疗师在治疗中的态度等等。
3.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帮助来访者领悟、促进自我成长从而获得症状的消失、疾病的好转。目前常用的理论取向有: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本主义取向,家庭治疗等等。来访者不是将问题的包袱完全交给治疗师去解决,而自己无需思考、无需努力、无需承担责任。治疗师也不是代替患者去解决问题,治疗师也是普通人,他们只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启发、支持、帮助来访者自己领悟识别到问题所在,从而有能力去修复自己的问题,达到自我成长。来访者与治疗师关系是合作的,治疗师无权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提来访者去改变或作决定。治疗师是助人自助!
4.来访者的问题常与其个性及成长经历有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疗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5.心理治疗师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并予以诊断,治疗师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是对来访者批评教育。而思想工作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所以心理治疗与做思想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
四、心理治疗的优势
1.不仅聚焦来访者的症状,更看重症状背后的情景脉络,从人格发育的过程去多维度的看待问题,更客观、更全面、更人性化。
2.治疗效果更长久,因为心理治疗的目的不仅使来访者的症状消失,更在于使来访者获得自我成长,使之受益终生,最终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3.没有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与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增加疗效和对治疗的依从性。
五、如何获得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目前我国的心理治疗及心理咨询事业起步较晚,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社会上的一些机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
精神卫生法规定:心理治疗人员必须在专业的医疗机构从事相关心理治疗工作。所以建议可去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最后,希望通过上述的科普,大家能对心理治疗有个客观的认识,真诚的面对自己,获得心理的成长。


 主治医师 汪莲籽


下一篇:第九十五课 精神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     上一篇:第九十三课 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知多少?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