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专家视角>科普健教

无法哀悼,心中隐秘的痛 ——亲人去世对我们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2-25   作者:杨筠   来源:   点击数:91859

      最近接连身边的朋友有亲人去世,见到朋友的时候都是笼罩在深深的哀伤之中,但是却无法用语言能够表达,朋友说一个人的时候突然会陷入一种状态,希望与整个世界隔离开,只想自己一个人待着。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可能你会对这样的状态深有体会。好在朋友们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支持系统,她们只是需要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哀悼。

      哀悼在心理学上有其特定的意义,是指在心理层面与去世的亲人完成分离的心理过程。

      如果亲人的去世发生在一些年龄很小的孩子身上呢?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哀悼呢?

      迪士尼电影《狮子王》中主角小狮子辛巴,遇上牛羚奔逃意外,父亲木法沙为了救他而死。坏叔叔刀疤从旁刺激:“要不是因为你,木法沙还会活着!要是你母亲知道父亲是为了救你而死,她会怎么想呢?”于是在强烈的自责内疚下,辛巴万念俱灰地逃跑至荒野,巧遇狐獴丁满和疣猪彭彭,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向辛巴分享了生命哲学:“哈库那马他他”(Hakuna Matata)一词,意思是“ 不用担心”,藉此帮助辛巴转念,忘记过去的困扰。辛巴自我放逐于荒野长大后,日子看似轻松愉快,内心其实仍对父亲之死抱有强烈罪恶感,因懊悔、羞愧而不愿回到家族。

      有一个动漫,其中一段故事是这样的,社长家的孙女,一个10岁的小女孩,因为调皮捣蛋而被公司里的人讨厌,所有人都觉得她非常难伺候。有一段小女孩的话印象深刻“我知道他们都恨我,我知道他们一定觉得是因为我,我的爸爸妈妈才会死掉,如果不是我要他们回来陪我过生日,他们就不会赶飞机,就不会遇上空难,就不会死掉。这样的我还配得到幸福吗?”虽然身边有疼爱她的爷爷,但是在内心深处她无法原谅自己。

      笔者之前接诊过这样的个案:40几岁的女性,夫妻关系和睦,女儿听话,工作稳定,但是她却总会在一些时候感觉到非常悲伤,一次次陷入抑郁的情绪里,自己都无法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在经过一段时间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她曾经有一哥哥,在自己很小时候夭折了。很小的孩子去世,其实是没有葬礼的,甚至都不太允许家人一直处于悲伤之中,更别提一个小孩子了,家人根本不会关注到她的内心感受。这位女性觉得自己过得太幸福了,就好像自己抢走了原本属于哥哥的幸福。

亲人的去世,使人有一种被抛弃感,与内心世界连接的客体的消失,会帯来无助感,甚至会有内疚感,可能会认为亲人的去世是自己的错。这种内疚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伤害性,特别是无法被看见,无法被哀悼。

      “没有好好悲伤,就无法停止悲伤。”

      那我们要如何完成对亲人去世的哀悼呢?

      1.面对亲人的去世所帯来的悲伤,社会逐渐形成了各种固定的悼念仪式。祭奠仪式给人们提供了哀悼的一个心理过程。通过固定的仪式,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与丧失的客体的分离。

      2.清明和冬至的祭扫这种有规律的行为,是与失去的亲人的一种连接方式。

在这种仪式化的过程中,人们由亲人去世带来的痛苦得以修通,不至于带来对之后生活的重大影响。

      3.找到自己信任的人,找到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悲伤的情绪得以宣泄。

      4.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与亲人告别,比如整理亲人的遗物等等。

      5.如果是孩子面临亲人去世的情况的话,请关注他的内心想法,借助一些课外读物让他明白死亡是怎么一回事。请陪他完成自己的与亲人告别的仪式。

      6.寻找亲人去世的新的意义,比如不需要再承受病痛的折磨等等。

如果亲人去世之后,情绪状态长时间一直无法平复,求助于专科医院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



下一篇:强迫症患者——梅梅的故事     上一篇:睡眠是个大学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