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专家视角>科普健教

“假自体”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6-19   作者:副主任医师 徐慧   来源:   点击数:94854

       案例导读

       办公室里小美嗫嚅着诉说着昨天发生的事情,小美觉得自己做错事情了,伤害了病友。我详细地询问了事情的细节,交谈中我发现小美一直在察言观色,我问小美自己当时的感受,小美总是说“我没关系,他们怎么样了?”“你自己的感受呢?”我再一次询问小美。“我没什么的”小美依然如此回答。

      这让我想起了温尼科特关于“假自体”的说法:虚假自体发展自生命早期最初的母婴关系,那时,在正常的发展中虚假自体还没有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在此阶段,婴儿处于未整合状态,许多感觉——运动成分的结合有赖于母亲对婴儿的抱持。

      有时婴儿的动作表达了自发的冲动;动作的发起者就是真实自体,动作意味着潜在的真实自体的存在。够好的母亲满足婴儿的全能感,并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它。她反复地这样做。通过母亲对婴儿全能表达的执行,婴儿弱小的自我得到了力量,一个真实自体开始具有生命。一个不够好的母亲不能执行婴儿的全能要求,因而她不断地错过婴儿的表情;相反,她给出自己的表情,让婴儿顺从。

      这种婴儿方面的顺从是虚假自体最早阶段的迹象,出自于母亲无力理解婴儿的需要。婴儿对母亲表情的顺从将导致婴儿与自己自发的、赋予生命以意义的核心保持一种隔离状态。虚假自体会顺从地按照环境的需要进行活动并建立虚假的关系。虚假的自体隐藏了真实自体,使其不能自然地活动。只有真实自体才是自然的,能感到真实和真诚;虚假自体表现的是不真实和无效,在关系中不能真诚地表现。

      温尼科特认为,虚假自体具有三种功能:通过服从环境的要求而掩藏和保护真实自体,照料母亲,替代环境所没有保护的护理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功能。

      临床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在他们从小的成长环境中,也许是母亲得不到足够的支持来照料孩子,又或者是母亲没有能力照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真实自体已经萎缩甚至完全消失,完全以虚假自体的形式表现自己。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最容易暴露出问题。

      在温尼科特的术语中,顺从总是与虚假自体结伴而行,顺从与绝望而不是与希望相连。虚假的自体人格很容易欺骗世人,通常高智力有可能定位于虚假自体之中。

       而上述例子就是一个典型,虽然孩子的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完全迎合别人的需求,而自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交谈中我建议孩子尝试感受一下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可惜,孩子很艰难地告诉我:“我感觉不到”,从小孩子就被忽略,被要求顺从,长大以后也是总根据自己的猜测来揣摩别人的心思,希望完全迎合别人的需要,甚至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慢慢地,孩子会感觉自己缺乏动力,没有体验情绪的能力,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感到很绝望,严重的会自伤甚至自杀。孩子们大多数会告诉我,心情很糟糕,划了之后感觉会好受一些,但是划了之后仍然无法摆脱阴霾的情绪。

      这样的孩子越成功就会感觉越虚假。当这些孩子不再履行诺言,而是以某种方式毁灭自己的时候,那些对这些人产生极高期望的人肯定会产生一种震惊感。这也是我们平时最经常听到来求助的孩子家长说的一句话:“这孩子现在怎么会这样,从小到大都很听话,我们从来没有烦过神,现在怎么会这样”我心中默默地感悟到:为人父母之不易,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



下一篇: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上一篇:中高考在即 心理热线有点“热”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