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科普知识>网络课堂

第160课 提升心理免疫力,无惧“恐阳焦虑”

发布时间:2022-12-19   作者:查贵芳 中级心理治疗师   来源:院感科   点击数:4323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推出“新十条”,这意味着,即使阳了也没关系,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可以选择居家观察治疗。生活正悄悄发生变化:街道核酸检测点减少,不用隔三差五“来一捅”;公共场所、轨道交通不再查验核酸和健康码;不用担心“新能源人”核酸过期、手机没电扫不出码;师生不用各自对着电脑手机“函授”教学;跨省跨市的出行、被耽误的聚会和旅行……似乎终于都快回来了。

      钟南山院士说,新冠感染不可怕,绝大部分感染者可在7-10天恢复,研判到明年上半年疫情会恢复稳定。张文宏主任表示,新冠病毒在自然界规律发展下逐渐进入稳定期,而且对人类造成的损害也在逐渐降低。根据目前形势,至少有80-90%的人会面临感染,将会在春节前迎来高峰,朋友圈要么“阳”过、“阳”康,要么正在阳的路上。被新冠病毒吓了三年,很多人心理上很难接受突然变阳,多少都有点“谈阳色变”。网络段子满天飞,“恐阳焦虑”在蔓延。

政策转变期难免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恐慌大量囤药,连黄桃罐头也卖断货,我们究竟在焦虑什么?

      1.感染本身的不适

很多公众人物、网友开始将自己感染的经历告诉大家,没有那么可怕,不要恐慌,这是很好的方式。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也发文《书生牧羊|疫情面前:实事求是、同心协力、共度难关》,坦言自己及周围人新冠阳性之后的直观感受,“症状有轻有重,最重的是高烧超过39度,轻的就是咽喉痒,没人有呼吸困难、肺病变”。 
      2.“我可能会死”的灾难化想法

想象某件事的最坏结果,将小概率事件灾难化,低估自身应对能力和可以调动的资源,用这种“灾难化思维”看待疫情会对“阳”会产生窒息感。这种不安全感激活了生存焦虑,焦虑障碍就是因为过度恐惧,如特别担心自己的健康,不敢出门,不敢去公共场所,最终失去很多正常的生活功能。

      3.担心传染给家人

一般成年人感染症状都比较轻,甚至有时无症状,都不知道自己何时何地感染,但老年人(年龄≥60岁)始终是新冠感染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家人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如果家里有老人、病人、孕妇、儿童等相对脆弱人群也是我们的软肋,应尽量让他们避开第一波流行高峰。

       4.放开后的“失控感”

为了抗疫社会各界都付出了很多辛苦与努力,有人说国家保护了三年,剩下的路要靠自己了。这种“放开”打破了某种独立与依赖之间的平衡,我们像孩子一样失去庇护,害怕被抛弃,而一直过度被保护的孩子会变得无能和抱怨。

国家真的不管了吗?正是这三年的保护让我们远离原始毒株,国家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缓冲和准备。究竟怎么来当好“第一责任人”,也许刚开始并不那么顺利,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做选择,小到每天吃什么,大到未来做什么,享受自由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程度的风险,疫情不再成为推脱的理由。

我们又如何一起捱过这个冬天呢?一些应对tips供参考:

延缓整体感染时间曲线。能不生病尽量不生病,能晚一些感染就晚一些,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将医疗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人,避免医疗挤兑。

感染不可怕,也不能掉以轻心。切不可放飞自我,防护不再严密,造成病毒的再度传播。

用更符合现实的想法代替灾难化思维。正确了解病毒,才能消除恐惧。奥密克戎虽然传播速度快,引发的感染仍属自限性疾病,毒株不同,症状表现会有差异,无需过度焦虑恐慌。

保持适度的焦虑,不危言耸听。过度未雨绸缪容易引发负面情绪、躯体不适、疼痛敏感度升高等,反而降低身体抵御力,使病毒“有机可乘”。铺天盖地疫情知识适度关注就可以了,囤必备的生活用品和药品、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防护、积极接种疫苗、不聚集……留有一定家庭储备金也很重要。

心理上的准备:感染人数肯定会增加,以轻症为主,对症治疗可以快速缓解症状,病毒可能会继续变异,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如何照顾生病的人,协调家庭、工作等。

害怕是正常的,学会为自己负责。在暴露反应预防疗法中,让来访者暴露于焦虑情境和事件中,不采取任何寻求安全感的行为,直到焦虑到达峰值后会自然慢慢回落,可能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后趋于平静。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自己权衡利弊,也许就在第一步的暴露中,作出改变就要面临不确定性,刚开始会很可怕,适应之后会慢慢重新建立起生活的秩序和掌控感。

提高社会支持,一起当“发烧友”。一个人生病可能是孤独、不好意思的,如果大家都一样,病耻感就没有那么强,可以相互支持和照顾,分享缓解症状的心得,交换资源等,自己的难受和担心都被很好地回应和共情,即使生病的过程也不那么孤独和难熬。

多睡觉多运动,提高免疫力。虽然免疫力个体差异较大,但请相信:你的身体比你想象中更加坚强,更加爱你!当你受伤或者感染时,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充足睡眠和适当体育锻炼的好处无须重申,道理都懂,那就趁这个机会行动起来。

利用正念缓解焦虑。感觉不安时,可以尝试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或者跟着指导语练习正念,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且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简单易行。

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绝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试来缓解压力和应激反应,也可以拨打芜湖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553-4825555,接线员为社会公众的心理健康提供及时、科学的指导。如果尝试各种方式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应做好自我防护至医疗机构寻求更加专业的干预和治疗。

客观上疫情并没有消失,放开并不是放任,我们只是换一种应对方式,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直到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小。很多人已经做好了“迟早都要阳”的准备,心态放平才是最好的免疫力,新冠只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压力源之一,一个小插曲,和人生中要遇到的千千万万件事没什么分别,这是正常的,都会过去的。



下一篇:第161课 世界 ADHD 联盟国际共识声明的解读     上一篇:第159课 “停服药?停哺乳?”——两难抉择下的哺乳安全性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