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专家视角>科普健教

关于心理治疗的几个理解误区

发布时间:2023-08-13   作者:黄梅   来源:芜湖市心理学会   点击数:236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心理健康愈发受到人们关注,相关专业知识和一些专业词汇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心理治疗无疑是最“亮眼”的一个,作为医学领域中一种治疗方式,心理治疗有其专业属性,可以定义为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通过与来访者建立一种职业性的关系、进而帮助来访者解决情绪上的困扰、纠正错误认知、改变不良行为、促进其人格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也正因为心理治疗背后的专业性和字面含义的通俗化,也让其成为普通大众曲解和误读最多的一个。

误解一、心理治疗就是谈心谈话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来访者躺在沙发上,治疗师坐在旁边,两人说着话。

久而久之大众误以为这种类似聊天唠嗑的场景就是心理治疗。

      其实心理治疗有很多种类和流派,治疗理念和技术也各不相同,虽然多数的确以“谈话”为主要方式,但此“谈话”非彼 “谈话”,它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过程。

需要治疗师具备临床医学、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理论做基础。

      总结

同时,心理治疗发展到今天,其理论已不下几百种,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所有患者。

因此,随着治疗技术增多、治疗形式多样化以及对治疗研究的深入,医学专家们不再执着一种理论,而是采用多种资源来互相取长补短。

所以,“谈话”并非心理治疗的全部。


误解二、心理治疗“包治百病”或心理治疗是噱头,毫无用处

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社会生活逆境时会想到心理治疗,如:失恋、婚姻危机、职场受挫等。

诚然心理治疗没有绝对的禁忌证,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是心理治疗的对象,即使是健康人。

但狭义的或专门的心理治疗主要还是适用于各类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适应障碍、成瘾行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障碍等。某些专门的心理治疗也适用于心身疾病以及某些重性精神病患者(非急性期)。

专门的心理治疗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各个病期的患者,对有些患者只能谨慎而有限度地使用。

      心理治疗的错误应用不但不能帮助患者,反而可伤害他们或加重病情。同时,心理治疗的实施还需要考虑来访者的民族背景及文化习俗等因素。

亦有部分大众认为心理治疗是噱头,忽悠人的把戏,可能与接受了不当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部分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有关,或是对心理治疗有不正确的理解和期望等有关。

心理治疗本身不能直接帮助人们做决定或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现实问题背后的根源,从而自己作出判断。

总结

目前心理治疗的科学性及临床有效性已被世界所公认并达成共识,在精神科,心理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误解三、心理治疗可以替代药物治疗

“是药三分毒”的理念广为流传并深入人心,致使人们对药物治疗避之唯恐不及,常常对医生说“能不能只做心理治疗不吃药”。

其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是精神科的主要治疗方式,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精神疾病,尤其是重性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都具有病理生理因素,需要通过药物干预达到治疗目标,不能通过心理治疗替代。


      总结

所以,是否选择心理治疗?何时实施心理治疗?选择哪种心理治疗方式?不应像商场购物一样,完全凭自己的喜好。而应在清晰表达自身顾虑和想法后听取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


误解四、希望和治疗师成为朋友,以后有困难可以随时得到帮助。

心理治疗通常在开始之前会签署一些协议,这些协议并非全部以书面的形式,有些可以是告示、约定俗成、口头协商等,关系协议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治疗关系不是一种师生关系,治疗师也不是“人生导师”,不会教育来访者如何面对和解决困境,而是互动中让来访者认识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治疗关系也不是一种朋友关系,虽然有时对来访者而言,有些话可以告诉治疗师,但不会告诉朋友,但对治疗师来说,朋友的关系会使其失去中立的地位,难以有效的帮助来访者。

治疗关系更不是一种治疗师替代来访者解决问题的关系。

治疗之前来访者寻求帮助的模式和到医院去就诊的模式一样,希望将自己的症状和痛苦告诉治疗师,让治疗师帮助自己,把治疗师当成是解决问题的专家,将自身处于被动依赖的位置。

其实治疗是双方的合作,治疗关系应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关系。

总结

总之,心理治疗是医学科学中的一种治疗方式,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消除误解,不盲目尊崇、跟风,亦不怀疑、嗤鼻。只有这样才能当遭遇精神心理问题时,充分发挥心理治疗的作用。


下一篇:如何正确看待心理测试的结果     上一篇:妻儿背后的爸爸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