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专家视角>科普健教

情绪世界里的“色盲”

发布时间:2023-09-19   作者:孙明月 指导老师:朱文礼   来源:重性精神科   点击数:2515

情绪世界里的“色盲”——亲密关系中的述情障碍,你满足以下特征吗?如果是的话,你可能患有述情障碍。


对情绪的觉察很迟钝

很难用文字或身体语言表达情感

对社交信息不敏感,很难辨别他人情绪的变化
想象力、创造力缺乏

对内心和身体感受的区分很模糊

经常表现出逻辑性和事实性的思维



一、什么是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Alexithhymia)最早来源于希腊词语,指的是一个人很难识别、理解、描述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很难体会到对方的情绪。


述情障碍的表现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识别困难

即个体不能区分自己的身体感觉和情绪之间的关联。


2、情绪描述困难

因为不能准确分辨情绪,患有述情障碍的个体也无法向他人恰当地描述自己的感受。


3、外向性思维

当内在的情绪感知系统受损甚至关闭以后,个体只能将目光放在外部世界,常常纠结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需要强调的是述情障碍虽然含有“障碍”二字,但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精神疾病,而是一种特征,普通人群里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述情障碍。

既往研究已证实述情障碍的相关特征不仅是威胁个体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还会阻碍个体建立人际关系,从而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无论是在临床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述情障碍的识别都很重要。



二、述情障碍的发生机制

关于述情障碍的成因虽经多年探讨目前仍未有明确的定论。研究者根据述情障碍发病原因将其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般认为原发性与遗传有关,继发性则与后天重大生活事件有关。

1、神经生物学

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述情障碍的发生主要与大脑的一些结构有关。

研究表明杏仁核是述情障碍有关的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右侧杏仁核体积增大是导致述情障碍发生的原因之一。

在对高水平的述情障碍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自发性脑岛激活水平的减少会减弱个体的情绪反应意识,因此述情障碍相关的情绪识别困难可能与脑岛在情绪自动处理水平上存在缺陷有关。

2、遗传因素

自述情障碍提出以来,遗传基因一直被认为是述情障碍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丹麦的一项双生子研究中发现,遗传基因对述情障碍的各个方面都有显著和类似的影响。

除在双生子中进行研究以外,近些年,基因异常也被看作是引发述情障碍的高危要素之一。

3、社会文化

人格的形成受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而述情障碍作为人格特质的一种,与社会文化环境必然存在联系,不同生长背景下,述情障碍表现有所不同。

比如家庭月收入高的人述情障碍评分较低,收入微薄的人群更易出现述情障碍,因为他们为了生存,只能先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较少关注自己精神层面的健康。从环境社会文化机制中可以看出生活背景可以对个体的述情障碍水平产生影响。

4、认知方面

认知是个体加工处理客观世界信息的过程,感知觉紊乱、记忆力减退、思维贫乏、言语障碍、注意力分散等认知障碍会对情感表达、情绪加工能力造成不良影响,加重述情障碍。

个体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并不简单地依赖于单一的机制、过程或区域,而需要经过一系列认知操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缺陷,都有可能引发述情障碍。


三、述情障碍对个体的影响


1、生理方面

高水平的述情障碍患者,其生理状况整体上比低水平的述情障碍患者差,述情障碍对人们生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系列的躯体不适上,如呼吸急促、吞咽困难等,会诱导个体出现长时间的紧张性头痛,且伴随着更严重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日常生活的适应能力减弱。

2、心理方面

述情障碍被认为是功能失调相关的心理因素之一,当问题无法顺利解决时个体就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而述情障碍患者缺乏一定的情感能力来识别和处理与环境压力相关的不适感,这便会激发其负性情绪,以抵消应激源带来的不安。述情障碍水平越高的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越严重。

3、社会功能方面

述情障碍水平较高的患者其情绪处理能力和情感表达的缺陷会影响他们的共情能力,使他们不能准确推测社交对象内心所想,无法与他人顺畅沟通,进而妨碍良好社交关系的建立。


四、述情障碍的治疗与干预

目前精神疾病患者述情障碍的治疗以药物为主,辅以心理干预。由于临床躯体疾病患者和一般人群不需要控制精神病性症状,所以其述情障碍的治疗和干预方法与精神疾病患者不同。

且现有研究发现,针对述情障碍的干预多以心理治疗为主。述情障碍的不同症状可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虽然没有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能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但心理动力学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及支持性心理治疗已被普遍用于述情障碍的干预和治疗。

除此之外,日记法、阅读、艺术疗法、催眠和放松疗法以及日常的身体和运动疗法等均被证实对缓解述情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五、总结: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述情,不只是在连接他人,也是在接纳自己。



下一篇:孩子沉迷网络,家长应该怎么办?     上一篇:立防立治 无问早晚 —— 痴呆 健忘 傻傻分不清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