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科普知识>网络课堂

第180课 囤积障碍:我是一个“收藏家”

发布时间:2024-08-10   作者:高卫梅 副主任医师   来源:重性精神病科(女)   点击数:384

      你是否总是攒各种袋子和箱子,认为总有机会能用到?你是否有很多旧衣服,塞满了衣柜却也不舍得扔,认为总有机会能穿上?你是否打算断舍离,却连废书旧报纸都舍不得扔。虽然为居住的地方堆满物品而自责痛苦,却也是忍不住攒物品。如果你有上述表现,就要注意,这可能隐藏着一种名为“囤积障碍”的心理现象。
      一、囤积障碍:不只是简单地“爱收藏”
      与普通的收藏爱好不同,囤积障碍是一种以对无用或价值不大物品的无停歇收集以及不愿丢弃以至于占用大量空间为主要表现特征的精神障碍。囤积症状常于11~15 岁首次出现,中老年人群更易发病。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定义,囤积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
      1.持续存在丢弃或放弃个人所有物困难,不顾其实际价值
      2.这种困难是因为想要保存物品的强烈欲望和丢弃物品的痛苦所致
      3.难以丢弃物品导致物品的堆积,导致使用过程中生活区域的拥挤和杂乱,且显著影响其用途。但有可能因为第三方的干预,生活区域并不杂乱。
      4.症状会导致临床显著的痛苦,社会、职业障碍,或其他重要功能损害
      5.这种囤积不能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碍。
      二、症状揭秘:囤积障碍的日常表现
      1.物品堆积成山
      患者会不断地收集和保存大量无用的物品,使得家里好像是一个未经整理的仓库,这些物品往往堆积在居住空间的各个角落。这些物品可能包括过期的食品、破旧的衣物、成堆的报纸杂志,甚至是别人丢弃的垃圾。
      2.情感依恋
      对于囤积障碍患者来说,这些物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具有某种特殊的情感价值。即使这些物品已经失去了实际用处,患者也坚信它们将来会有用,或者认为丢弃它们将会给自己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
      3.决策困难
      面对堆积如山的物品,患者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做出是否保留或丢弃的决定。这种决策困难不仅限于物品本身,还可能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4.社交障碍
      由于居住环境杂乱,患者可能会退缩,不愿意邀请朋友或家人来探望他们。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还会损害他们的社会功能。
      三、病因探索:为什么我会变成“收藏家”?
      1.遗传因素
      囤积障碍可能有高度的遗传性。在家族研究中,发现家族成员有患囤积障碍的人的患病风险高于其他人。此外,患病可能与14号染色体的异常有关。
      2.神经机制异常
      囤积障碍可能与脑区激活异常有关。研究发现囤积障碍可能与腹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和岛叶的活动异常有关。
      3.心理认知因素
      囤积障碍可能与个体的早年经历以及特殊经验有关,比如婴幼儿时期和母亲有不安全的依恋体验、早期受到过一些创伤以及经历过应激性生活事件等。囤积障碍患者还存在认知缺陷的可能性,研究发现患者症状程度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四、如何摆脱“囤积大师”的称号
      1.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治疗
      囤积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是改变信念,或者用于维持临床症状的错误或无益信念的不确定。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观念和行为模式,使其认识到囤积行为的不合理性。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学会放弃无用物品并整理居住环境。
    (2)家庭治疗
      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囤积障碍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家庭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家庭环境和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控能力。
    (3)厌恶疗法
      在其他疗法的基础上,可以使用厌恶疗法来抑制和消除患者的囤积行为。通过让患者体验与囤积行为相关的负面后果(如环境杂乱、生活不便等),使其逐渐减少对无用物品的依恋感。
      2.药物治疗
     目前较为常用的药物是抗抑郁药,但研究发现尚无药物能够直接治愈囤积障碍,但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伴随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下一篇:第181课 “你好,开学季”——学生心理调适指南     上一篇:第179课 游戏停不下来,是成瘾了吗?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