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科普知识>网络课堂

第四十四课 走出对“精神疾病”认识的几个误区

发布时间:2013-03-15   作者:本站   来源:院感办   点击数:95512

   精神疾病病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致病,一般需要长期治疗。由于目前精神疾病知识尚不够普及,在日常诊治过程中,许多普通百姓对精神疾病认识有一些误区,因此消除这些误区,有利于提高民众对心理健康认识水平和科学素质,增强防病、治病、康复意识有重要意义。

 

   一.精神病是遗传病,我的家族中没有人患精神病,因此精神病与我没有关系

      精神病是与遗传。心理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互为影响而造成的,有些精神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并不是精神病人的子女一定会患精神病,能否患精神病还取决于个人性格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在众多压力面前,如不能适当处理压力,调整控制自我的情绪,就会使心理失去平衡,难以保持良好的精神健康。近年来,我国精神病总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已达13.47‰,精神健康已成为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

      二.精神病与“神经病”是一回事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些人在提及精神病时,常用“神经病”来替代。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精神病与神经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精神病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人的大脑功能发生障碍,表现为心理活动方面异常的一类疾病,而神经病则是由于人的神经系统发生病变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如脑瘤,面神经麻痹,末梢神经炎等。

      三.精神病是无法医治的

     精神疾病只要尽早到专科医院或专科门诊就医,大多数病人经过及时而系统的治疗时能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病人能够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诊,不但可减少复发的机会,而且康复后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参与社会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

      四.精神病一定是苦笑无常,有暴力行为,会伤害他人,是很危险的

      出现这样症状的精神病为数不多,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有暴力倾向。实际上精神异常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病人沉默少语,安静得过了头,可以闭门不出;有的表现为情绪低沉,自卑自责,少语少动;还有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暴露妄想,只表现敏感多疑,他们照常工作,言语切题,表面上和常人差不多。因此,要正确认识精神病的各种症状,才不致于把那些不吵不闹的精神病人视为“无事”而延误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和他人的关心,是可以控制其病情,一旦出现复发先兆,只要及时接受医院治疗,暴力行为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

     五.精神病患者即使康复了,也无法重返社会生活

     精神病患者康复后与常人没有什么差别,许多精神病患者都具有很大的个人潜能,只要有机会,他们会更加珍惜工作机会,为社会做出贡献。不过,他们重返社会的最大阻碍不在于他们的病情,而很大程度上在我们常人的接纳态度和支持。

  

     精神病学是一门科学,只要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学习,平时多了解一些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提高抵御精神健康问题的能力,改变对精神疾病的错误观念,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才能正确看待精神病人,给他们多一份关爱,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步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主管护师   余朝晖


下一篇:第四十五课 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上一篇:第四十三课 重性精神疾病需要社区康复吗?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