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科普知识>网络课堂

第121课 家长如何教育嫉妒心强的孩子?

发布时间:2019-10-11   作者:副主任护师 丁宁   来源:院感办   点击数:91805

      嫉妒是一种负面的心理行为,一些孩子因在家中被过于宠爱而产生嫉妒心理,若不及时纠正,长大后很难与人相处,也会给自己的正常生活带来困扰。家长发现孩子有嫉妒心时,应正确地引导,消除孩子因敌对情绪产生的愤怒。

      一、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

      (1)孩子的嫉妒心理源于外界不恰当的评论  比如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表扬其他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老师以成绩高低作为评判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同学之间进行不正确的比较,等等。这些都会使孩子因自己的地位、荣誉等受到威胁从而产生嫉妒的心理。

      (2)孩子的嫉妒心理源于孩子爱慕虚荣  虚荣心严重的孩子会时刻想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表扬,到哪儿都想成为众人的焦点,一旦发现自己所期望的东西属于别人,就容易产生嫉妒的心理,把别人当成“敌人”。

      (3)孩子的嫉妒心理源于孩子自尊心的扭曲  有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很看重“面子”,当别人的表现比自己更优秀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是别人“抢”了自己的“风头”,于是就产生了对比自己强的人的嫉妒心理。

      (4)孩子的嫉妒心理源于孩子具有偏执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的孩子敏感多疑,固执己见,做任何事情过于主观,发现比自己优秀之人就会产生嫉妒之心,并且容易说出、做出一些对他人不利的言语和行为。

      二、家长正确引导方式:

      (1)首先了解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合理疏导情绪。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的、真实的、甚至自然的,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切忌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与孩子进行认真沟通,理解他们对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的痛苦情绪,从而为孩子的嫉妒心理开放一个宣泄的渠道。只有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2)帮助孩子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  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一般不能对事物形成全面认识,很容易将自己的嫉妒心理归咎于所嫉妒的对象。因此,父母应帮助全面分析造成自己孩子和所嫉妒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如何缩短,最终化解孩子内心的不平衡。

      (3)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  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各人也都有各人的劣势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正视、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学习、借鉴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来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喝彩。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便会产生压抑情绪,长久下去,就会减弱器官功能,损害机体健康。而这种损害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体验,使儿童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产生各种偏见、怨天尤人,使孩子的正常交往受到影响,最终会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让我们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下一篇:第122课 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表现     上一篇:第120课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