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科普知识>网络课堂

第123课 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的先兆表现与接触注意点

发布时间:2019-12-02   作者:主管护师 明亮   来源:院感办   点击数:96149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一种强烈的攻击行为,可能是身体的、言语的或象征性的攻击行为,个体对自己或他人做出伤害行为,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威胁生命。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经常会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发生暴力行为,造成患者或他人受到伤害。如何降低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掌握的。

      通常精神障碍患者在发生暴力行为前会出现一些先兆表现,例如:

      1、不满、烦恼或挫折感的反复表露;

      2、激动、坐立不安、面露凶光;

      3、进攻的姿势或敌意的态度;

      4、要求不必要的服务;

      5、声称自己将要失去控制、发脾气;

      6、狂言秽语;

      7、神情紧张或气愤、拍桌子;

      8、握紧拳头,来回踱步、步步逼近;

      9、抓起其它物品或出示武器;

      10、不寻常的安静或暴躁、低头闷声喘气;

      当患者出现上述表现时,可能要出现暴力行为,首先不要刺激患者,更不要与患者争执或辩论,保持安全的距离(1臂以外的距离),确认逃离出口。然后进行缓和激化,应用沟通技巧化解紧张局势,并注意以下几点:

      1、沟通时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个人空间,尽量让患者坐下来,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保持真诚的态度,用清晰而坚定的音调说话,避免直接的目光对视,不随意打断患者的谈话,尊重、认可患者的感受。

      3、倾听患者的诉求,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开“空头支票”,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实现。

      4、对患者的威胁行为给予语言限制和警示,当劝阻患者停止暴力无效时,则寻求机会离开患者(比如告知患者去上厕所、打电话等),呼叫其他人员帮忙。

      良好关系的建立也是减少暴力行为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我们需要尊重患者,与患者友好相处,提高患者控制情绪、应对愤怒的能力,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康复活动,减少或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下一篇:第124课 我孩子特别喜欢上网,阻止不了,该怎么办?     上一篇:第122课 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表现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