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专家视角>科普健教

“天才病”——双相情感障碍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1-10-30   作者:陈方煜 硕士生导师   来源:宣教科   点击数:3657

双相障碍也称“躁郁症”,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活动增多、精力旺盛。抑郁发作时表现为情绪低落、言语活动减少、精力不足和迟钝。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另外还常见焦虑强迫和物质滥用,也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历史上有很多才华横溢的耀眼明星,除了梵高、海明威,还有好莱坞明星——玛丽莲梦露,英国首相——丘吉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自己的领域才华横溢,但在他们的一生中都曾先后饱受过双相障碍的困扰。许多人在发病高峰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感染力,有许多的成就正是在躁狂发作期创造出来的。就这样双相障碍和天才病就联系到了一起。今天,让我们来了解关于“天才病”的那些事儿。

src=http___p7.itc.cn_images03_20200518_02dd5362a0d044c1aa0b66c15bcaeb98.jpeg&refer=http___p7.itc.jpg


双相障碍常见吗? 

双相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的慢性精神疾病,好发于青少年,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据2019年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报告,双相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6%,即1000人当中大约有6人会患上双相障碍。

src=http___upload-images.jianshu.io_upload_images_9368025-bd72a645d2bfd45f.jpg&refer=http___upload-images.jianshu.jpg

是什么原因得了这个病呢?

双相障碍的病因机制很复杂,而且还在研究中,但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发病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尤其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双相障碍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病风险要比一般人群高很多。


青少年会得双相障碍吗?

双相障碍好发于青少年,据报道双相障碍是15-19岁年龄段青少年的第4位致残原因,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与成人双相障碍的症状相似,但由于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特点也有所不同。

首先,他们倾向于用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活动过多、破坏和攻击行为、发脾气、离家出走、自伤、自残甚至自杀。还有些时候,他们往往表现为一种自我封闭式的情感麻木或者冷漠,对父母及周围人的关心无动于衷。当出现厌学或者逃学时,往往才会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

其次,青少年双相障碍的表现复杂多变,不像在成人当中有清楚的发作界限和痊愈界限,最常见的是抑郁躁狂快速循环或混合性发作的长期持续存在。

总之,青春期是双相障碍的高发人群,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觉得孩子最近行为表现等有异常,要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寻求帮助。

src=http___imagepphcloud.thepaper.cn_pph_image_59_767_537.jpg&refer=http___imagepphcloud.thepaper.jpg

双相障碍可以治好吗? 

首先,得看“治好”是一个什么概念,对于有的患者以及家属看来,“治好”就是“根治”,能“药到病除,永不复发,不再服药”。而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治好”主要是指“症状的全面缓解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

其次,“治好”是有条件的,其中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久拖不治、诊治不规范,不仅“治不好”,还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如自杀身亡。

最后,对于不同的患者,要“治好”的难度不一样,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治好”的难度比较大:

①发病年龄早。

②循环速度快或具有混合特征。

③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④共病有其他精神障碍,如强迫症、焦虑症、贪食症、厌食症等。

⑤合并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甲亢、肥胖、糖尿病等。

⑥病前存在性格缺陷。

⑦家庭支持系统不健全。

src=http___inews.gtimg.com_newsapp_match_0_11852381564_0.jpg&refer=http___inews.gtimg.jpg

心理治疗对于双相障碍的有用吗?

一项成功的针对双相障碍的心理治疗,通常都包含以下要素:

①教会患者以及家属学会识别病情复发的早期征兆。

②促使医患同盟的建立,让患者及家属成员在对疾病以及治疗的认识上与医生保持同步。

③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病情缓解后仍需坚持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④着眼于提高患者的应激管理、解决问题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⑤提倡有节律的生活方式,包括睡眠、饮食、锻炼以及其他活动等。

心理治疗对于双相障碍患者而言,是建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心理治疗固然不可或缺,但是它必须建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并以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为目标之一。一旦脱离了这个基础和目标,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疗均有可能失败,甚至效果恰得其反,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


双相障碍患者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怎样用药呢?

这对许多女性患者而言是一种进退两难的问题,一方面对于处于发作期的患者而言,如果不用药,则意味着病情的恶化;而选择用药,则担心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种种不良影响;所以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双相患者用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咨询主治医生。

②充分评估用药与不用药的风险。

③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既要考虑用药对胎儿的影响,也要考虑到病情本身对胎儿及患者本人的负面影响。

④尽量不要在妊娠的头3个月内用药。

⑤尽量避免以下药物: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以及各类镇静催眠药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

⑥对于不适合使用药物或对药物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考虑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

无论选择用药还是不用药,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而应充分权衡利弊之后再做选择。


家人如何与双相障碍患者相处?

接纳、理解和包容

作为患者家属,首先要做的是学会接纳、理解和包容。所谓接纳,就是接纳“患者已经患病”的事实,对患者的疾病不否认、不排斥,鼓励患者接受规范诊治;所谓理解就是要理解患者患病时的各种表现,能从疾病的角度去理解其种种不良情绪及行为,而不把它当作无理取闹或有意破坏和伤害;所谓包容,就是宽容患者的缺点,包括患者人格上的缺陷以及疾病状态支配下的不良情绪以及行为,尤其在患者对家人的无心伤害上,要学会宽容,至少不指责、不计较、不记仇。

学会读懂对方

与患者相处久了,要慢慢学会摸清对方的脾气、喜好,通过对方的眼神、表情、神态、姿势甚至一些无意识的动作去读懂对方的内心。

学会做患者情绪的平衡器

若要避免“互相践踏或冲撞”,就必须学会“你进我退”。要学会随时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调整自己的情绪,以便充当患者情绪的平衡器。

学会及时疏解不良情绪

督促患者坚持规律服药

遵医嘱服药,这点很重要。此外,还要关注症状变化,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会交往,回归社会。



下一篇:非自杀性自伤NSSI     上一篇:请相信,这个世界还是有人爱着你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