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专家视角>科普健教

打开心理 “盲盒”,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谈急性应激障碍

发布时间:2022-01-20   作者:梁霞   来源:   点击数:2140

古语有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知何时,也许就会遭遇到让我们措手不及的事情,有时可能会异常惊喜,但有时却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于是,我们会彷徨、会恐惧、会悲伤、会愤怒,也许还会歇斯底里、会悲观绝望;但是,我们也可能从中得到成长,学会积极应对,变得更为坚强、更加强大!

当突发事件不期而至的时候,就如同收到了一份心理“盲盒”,打开它的时候,我们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1.png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共同了解的心理状态---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又称急性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

ASD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流行病学

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仅有的个别研究指出,严重交通事故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3%-14%;暴力伤害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9%。集体性大屠杀后的幸存者中发生率为33%。严重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海啸、空难、大型火灾等)的幸存者中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


病因

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些因素既可以是火灾、地震、交通事故、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情感创伤,如家庭不睦、邻里纠纷、工作严重挫折、长期处于外界隔离等。当精神刺激因素达到一定的强度,超过个人的耐受阈值,即可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使个人失去自控能力,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

2.png

在所有经历上述精神刺激因素的个体中仅有少数会发生ASD,由此可见刺激因素是否致病,除精神刺激本身的特征和程度外,还与个人当时的健康状态及造成内心冲突的严重程度有关。前者如慢性躯体疾病、月经期、产褥期、过度疲劳等,后者又与病人的心理社会背景,如所受教育、爱好、愿望、价值观念等有关。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及个人易感素质者,在遭受强烈刺激时,较易发生本病。

3.png

临床症状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症状变异性较大,典型表现为“茫然”状态、意识范围缩窄、意识清晰度下降、注意狭窄、定向错误、对周围的事物理解困难;也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反复出现闯入性回忆创伤性事件的情景。严重时达到分离性木僵或激越性活动增加(如逃跑反应)。常出现植物神经症状(心动过速、出汗、赤面等)。

4.png

症状多在遭受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内出现,多在 2~3 天内消失,对于发作过程部分或完全遗忘。有些患者在病情严重阶段可出现片断的幻觉、妄想、严重的焦虑抑郁,当达到精神障碍的程度,则称为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曾称反应性精神病)。


治疗及干预措施

急性应激障碍的处理即心理危机干预。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干预时间。治疗干预的基本方法是心理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危机干预的目的,是预防疾病、缓解症状、减少共病、阻止迁延。危机干预具有短程、及时和有效的特点,因此,干预重点是预防疾病和缓解症状。常用的方法,有净化倾诉、危机处理(心理支持)、松弛训练、心理教育、严重事件集体减压等。

5.png

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的,但在急性期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适当的药物可以较快地缓解我们的抑郁、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也为心理治疗的开展打好了基础。


预后

本病发作急骤,但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精神状态可完全恢复正常。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症状可在2~3天内(常可在几小时内)迅速缓解;如果应激原持续存在或具不可逆转性,症状一般可在2~3天后开始减轻,通常在1周内可缓解。


预防

ASD的预防主要在于平日里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同时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应由专业人员尽早给予危机干预、提供脱离创伤的环境、加强社会支持等均可有效地防止ASD的发生。

6.png

心理“盲盒”是未知的,无法预测它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但至少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主动学习、不断探索,需知福祸相依,方能处之泰然!


     


芜湖市24小时公益心理热线:0553-4825555



下一篇:孩子生了“心理病”,家长怎么办?     上一篇:关于校园霸凌,我们需要知道的事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