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课 失眠该如何正确的服用药物呢?
失眠分很多种,通俗的说法就是有人晚上上了床后很久都睡不着,有人夜里起来上厕所后就睡不着,也有人三四点钟醒了后就睡不着。其实以上所说的种种现象都是失眠的表现。总的来说就是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对于失眠的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疗法。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就是药物治疗。
一起来认识了解“安眠药”
非苯二氮䓬类(NBZDs)和苯二氮䓬类(BZDs)两大类药物,也是失眠症的主要治疗药物,今天就说说这两类药物的特点。
苯二氮䓬类(BZDs):是非选择性与γ-氨基丁酸-苯二氮䓬类ω1、ω2受体结合,发挥改善睡眠作用。缩短入睡潜伏期和提高睡眠效率,但会改变基本的睡眠结构:慢波睡眠和REM期睡眠比例下降。长期或大剂量服用会出现戒断现象、反跳性失眠、耐受和依赖。
非苯二氮䓬类(NBZDs):是通过选择性与γ-氨基丁酸-苯二氮䓬类ω1受体复合物结合,发挥改善睡眠作用。缩短入睡潜伏期,有效延长睡眠时间(扎来普隆除外),对睡眠结构影响小。次日残余效应低,一般不产生日间困倦,耐受性,依赖性,认知损伤,戒断现象较轻。
根据症状选择合适药物
1.以入睡困难为临床症状者,首先应该选用短效药物,如奥沙西泮、三唑仑等,少数午睡困难患者也可以使用。
2.夜间睡眠浅易醒者可以使用中效药物治疗,如替马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
3.入睡困难或夜间睡眠易醒者应该使用长效药物治疗,如地西泮、氯氮䓬、氟西泮。
4.如果患者睡眠紊乱且伴有焦虑、抑郁,应该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5.如果患者出现精神异常导致睡眠紊乱,应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必要时合并使用苯二氮䓬类安眠药物。
以下是临床药师总结的一些常用药物特点
特殊人群药物的选择
1.老年人
非苯二氮䓬类(右佐匹克隆、唑吡坦)、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和小剂量多塞平;
褪黑素缓释剂可用于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应该采用最低有效剂量,短期应用,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慢性失眠患者在维持疗效的前提下推荐使用间歇疗法。
2.妊娠期妇女
尽量缩短治疗疗程,以控制症状为主;尽量采用单药治疗,避免联合用药;尽量采用小剂量给药;尽量采用更安全的药物。
原则上非苯二氮䓬类较苯二氮䓬类安全,避免使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抗组胺药物。
可结合非药物治疗,如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具体药物的FDA分级见下表。
3.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
苯二氮䓬类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非苯二氮䓬类中的唑吡坦和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失眠更为安全。
4.肝功能损害者
肝脏是苯二氮䓬类的主要代谢器官, 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 如果不适当调整给药剂量或延长给药时间, 会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过高, 甚至导致药物中毒。
5.共病精神障碍
共病抑郁的失眠患者应当采用组合治疗,包括抗抑郁剂,必要时加镇静催眠药物以及采用认知行为治疗;
共病焦虑的失眠患者,以抗焦虑药物为主;
共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应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
总之,通过药物的有效治疗,可以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改善失眠相关性日间损害;减少或防止短期失眠症向慢性失眠症转化;减少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共病的风险。
对于服用药物的患者,我们要对失眠程度、药物疗效以及药物副反应进行综合评估,加强对失眠患者用药教育,提升依从性,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