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相关部门>芜湖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

2023年第三季度芜湖市精神卫生度工作进展

发布时间:2024-01-02   作者:   来源:   点击数:704

【总体工作进展】

1、心理热线与心理援助

(1)24小时心理热线

7-9月,累计接听市民来电707人次,其中成功干预高危来电9人次。开展心理热线志愿者培训督导3次,应急演练1次。

(2)心理危机干预

7-9月,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事件1起,有效降低了次生灾害的风险,受到相关部门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2、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1)7-9月,精神卫生指导中心组织心理专家为芜湖市社会(儿童)福利院8名儿童开展团体心理治疗13次,个体心理疏导共100人次,心理测验13人次。

(2)7-9月,市卫健委指导市四院为芜湖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等高压职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体检服务1732人次。

3、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1)7月6日,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芜湖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举办首期“阳光心灵,快乐成长”儿童暑期心理成长夏令营公益活动。

(2)8月25日下午,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达成“校医合作”,将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医合作”品牌,进一步保障校园师生心理健康。

4、警医合作心理健康服务

8月23日下午,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与芜湖市公安局举行心理健康服务“绿色通道”签约仪式,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刘求标,市公安局教育训练科(警校)主要负责人韩超,市四院党委书记沈棫华,党委副书记、院长宋传福以及双方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仪式。此次签约标志着我市警医共建正式进入新篇章。

5、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1)7-9月,选派心理专家赴市委政法委、市妇联、湾沚区妇联、鸠江区妇联、浙江新安国际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等企事业单位,为各类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累计受益550余人次。

(2)8月17日,市四院心理专家葛毅受邀参加九江市交通广播电台《家有儿女》特别节目“不写作业背后的原因”,受到主办方高度赞扬。

(3)9月21日,市卫健委、市四院(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与鸠江区卫健委、鸠江区疾控中心、鸠江区官陡街道办事处在鸠江区官陡街道开展2023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大型义诊宣传活动,现场发放《阿尔茨海默病宣传手册》200余份,受益的社区老年人近100人次。

6、加强精神卫生能力建设培训

7月21—23日,市卫健委、市四院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防融合助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能力提升研讨班”暨“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项目技术培训班”。来自兄弟城市的精神卫生工作同僚、市内各精神专科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各县(市)区政府、公安、残联、卫健等部门从事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相关工作人员等16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切实增强了医院与社区精防专业人员医防融合意识及专业服务能力。

7.持续加强精神卫生对口支援工作

7-9月,市卫健委组织市四院对口支援团队赴无为市、镜湖区、繁昌区等县(市)区,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及专业技术指导等工作,累计筛查与诊断复核患者1021人次,技术指导493人次;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29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数达1968张,累计受益3168人次。

8、精神卫生质控与督导

(1)9月5日,市卫健委发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安全管理预警通报》,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救治管理工作。

(2)9月15日,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与市精神卫生质控中心联合开展精神专科医院信息管理督查。

(3)数据质量控制

①知情同意但无随访记录患者。截至9月30日,全市59名知情同意在册患者无随访记录。各县(市)区应加强患者随访管理,提高患者随访及时性,做到应访尽访。

②持续不服药患者。截至9月30日,全市持续不服药患者1401人,占在册患者的6.69%。请各县(市)区加强对患者规律服药指导和宣教,减少持续不服药患者人数与比例。

③“医嘱勿需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截至9月30日,“医嘱勿需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数,全市共36人。各精防医生应严格按照精神科医生医嘱填报此选项。

④失访患者数。截至9月30日,全市累计失访患者43人,占在册患者的0.21%。对失访患者,精防人员应当立即书面报告政法、公安等综合管理小组协助查找,同时报告上级精防机构,并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中如实记录。

⑤患者流转情况。截至9月30日,全市报告卡迁入基层超过5日未处理转区县19人次,基层之间迁移患者超1个月未处理退回89人次;迁入待处理638人次。各县(市)区加强信息质控,对滞留在区县级的患者及时进行二次分配,并督促精防人员尽快处理流转信息。

9、严重精神障碍项目管理与信息报送。

(1)686项目工作及日常管理。686门诊救助项目申报患者免费583人,就诊和服药处正常使用中。

(2)发病报告卡、出院信息单报送。7-9月,全市报送发病报告卡1155份,出院信息单844份,其中危险性评估三级及以上发病报告卡共164份,信息扫描推送至市公安局。

【各地工作进展】

繁昌区:

①8月24日,芜湖市公安局繁昌分局开展心理健康培训班活动。

②8月30日,在繁昌区马仁山庄举办2023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培训会,各镇、繁昌经开区、区委政法委、公安分局、卫健委、民政局、司法局、医保分局、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村居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管负责人、精防医生、村医等240余人参加培训。

③8月31日,繁昌区举办干部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旨在帮助现职干部应对工作压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此次讲座共有近650名干部参加。

④9月5—7日,开展2023年下半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诊断复核危险等级评估工作,总计诊断复核评估545人。

⑤荻港镇、孙村镇、平铺镇三个“绿丝带之家”康复点开展康复活动8次,110余人次参与社区康复活动。

⑥开展繁昌区2023年第2季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工作督导,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指导和考核。

 

鸠江区:

①8月31日,委疾控科组织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平安办、鸠江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民政、区残联,区疾控中心,各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召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工作会议。

②9月5日,我委联合区平安办、鸠江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残联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治工作专项督查。

③9月7日,我委下发提示单,月底前要求各镇街立即开展一轮辖区全覆盖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摸排、随访工作。

④9月21日,与市卫健委、市四院(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联合举办“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镜湖区:

①9月5日,联合区民政局,在大砻坊街道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健康康复活动。②第三季度卫健、公安和各街道协查和处置警情共计54起。

 

弋江区:

①7月,区卫健委联合政法、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多部门督导工作。

②每月召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多部门会议,在会上调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5个重要指标,并就个别重点患者管理研判分析。

三山经开区:

①9月27日上午,召开全区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管委会分管领导、各镇街、相关成员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约20人参会。

 

湾沚区:

①7月26日,湾沚区心理咨询中心联合萤火虫志愿者协会、区妇联开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

②8月4日,湾沚区卫健委召开芜湖市湾沚区上半年精神卫生管理工作调度会。

③8月11日,湾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萤火虫志愿者协会、陶辛镇商会联合举办优秀毕业生学习分享交流成长三部曲提升“情商”与“逆商”活动。

④8月18日、8月25日,陶辛镇邀请精神科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积极动员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参加,进一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对精神症状的识别能力,强化患者家属的监护职责。

 

南陵县:

①7月13日,开展了2023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培训班,全县综治、公安、民政、卫健等各部门50多名精防工作者参加。

②9月21—26日,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2023年第三季度督导。

 

无为市:

①9月19—23日,邀请市四院精神科专家对全市辖区内摸排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诊断及危险性评估,总计诊断复核评估428人。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展示】

芜湖市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一、实践背景

(一)经济社会背景

过去十年间,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中科院2021年发出《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相当于每5个孩子就有1个可能抑郁。这可能与学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任务和面临的不同程度学业压力有关,也可能与社会转型和智能手机流行等社会文化潮流相关。

芜湖市历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自2019年开展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更是大力支持,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由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国卫疾控发〔2019〕63号)、省卫健委等12部门《关于印发健康安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皖卫疾控秘【2020】50号)等文件精神,制定和下发了一系列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文件,不断强化“家校”“校社”“校医”联动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服务网络,规范开展学生心理服务。

(二)问题分析

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将其作为系统工程,“对症下药”,提供适合大中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缓解社会转型带来的不良心理后果。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价值多元、不确定现象增多,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应努力避免学生因社会问题产生不良心理后果。尤其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经济困难和社会收入差距增大的现象,防止他们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而产生不良心态,应引导学生将自身经济条件劣势转化为奋斗的动力。还要在大中小学生中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克服可能出现的极端物质主义倾向。

另一方面,重视家庭和学校的保护性作用。在家庭层面,应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提升婚姻关系质量和亲子关系质量。在学校层面,应提高认同感,增加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杜绝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抵御外在因素对他们心理健康的侵扰。
为健全服务网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探索社会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规范管理措施,助力教育发展,芜湖市卫健委、芜湖市教育局等十一部门创建学生心理服务体系。

 

二、实践做法

(一)充分调研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按照年龄进行分类,设计干预方案

1、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而言,重点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初步认识自我和调适情绪,为人格发展奠定基础;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重点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培育集体意识和健全人格,帮助其正确对待各种困难和挫折。
针对初中生,要科学认识青春期的身心特征,引导学生在自我认识和有效学习的基础上,学会调控情绪情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问题,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积极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变化。

2、针对高中生,重点是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异性同伴关系,提高承受困难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错综复杂,更不能就事论事,要紧紧抓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缰绳,多管齐下、多方协同、整体推进。

(二)紧紧围绕当下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展开解决

1、搭建平台,开通24小时免费心理热线
2020年1月29日开通芜湖市24小时心理热线0553-4825555,截至2022年12月,累计接听7351人次,成功干预未成年人热线危机来电(自杀自伤)51人次。定期开展24小时心理热线接线员技能培训与督导,累计开展培训与督导53次,参加人员1439人次。

2、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面普及心理健康
组建市级心理健康科普巡讲团,坚持线上线下,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心理健康服务。4年来,选派心理健康巡讲专家,全市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200余场,受益家长近256700人次。
注重科普知识的新媒体宣传,发布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文章40条,制作心理健康相关讲座视频30个,在媒体今日芜湖、大江看看、广播电视台、自媒体(微信、网站、视频号、门诊闭路电视)等媒介展播。组织心理专家编写科普文章,专著《躲进房间的孩子——一个家庭治疗师的诊疗笔记》2022年5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仅线上线下发售,并且入选“学习强国”APP读书频道。 

3、加强筛查评估,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
截至2022年11月,芜湖市各中小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258367人次。委托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45名服刑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累计测量200余人次,心理疏导及干预102人次。

4、储备力量,加强心理骨干教师培养
2019年开展全市心理健康老师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培训,共计140余名学员参加。2020年—2021年开展第1-4届“芜湖市心理健康服务专业队伍培训”,内容包括团体和沙盘治疗的基本理论技术、CBT(认知行为疗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家庭治疗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常见心理疾病的鉴别等内容,以专题讲座、实操练习为主。累计培训心理咨询人员430余人,其中专兼职心理教师130人。2022年举办“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及系列督导班”,全市心理教师、精防人员等200余人参加,累计督导12场次,参与人数244人次。2022年市四院与社会组织“芜湖心怡人文帮扶中心”合作,派遣五位心理专家开展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心理咨询基本技能等培训18场,有900余名教师和基层工作人员参加,线上线下学员经过结业考试全部结业,纳入市卫健系统心理健康人才库,今后将为学校提供心理服务。

5、医校结合,指导学校建设学生心理健康与促进中心

(1)中小学建立心理辅导室达98.7%。芜湖市中小学校456所,其中450所学校建成心理辅导室,专兼职心理教师3816名。

(2)高等院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达100%(10/10),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医校共建,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合作项目,派驻心理专家坐诊和指导,进一步为我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3)学校与精神专科医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学校对于疑似心理问题学生,建议家长带去专科医院评估、诊治。医院为学校心理老师提供技术指导,辨别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干预技术保障等。

6.立足国情,做好疫情防控不同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2022年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芜湖市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指导全市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应对疫情带来的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变化,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首先开通学生线上心理咨询服务,24位心理老师排班,接听学生QQ线上咨询400人次。其次,安排精神专科医院心理专家以“芜湖市中小学‘家校共育 同心筑梦’大讲堂”为平台,开展线上心理健康讲座两场,有16万余人参与此次讲座,受到教育局领导好评及学生家长留言点赞。

7.化解风险隐患,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
联合芜湖市卫健委、市精神卫生中心,在重特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及时处理急性应激反应,预防和减少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发生。建立各县市区组织9支危机干预队伍,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相关心理干预,处理未成年人心理危机事件14起,线上、线下开展为未成年人干预89人次。

8.关注弱势群体,重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芜湖市社会福利院“芜湖市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由精神专科医院承接,签订了4年的连续服务项目合同,为福利院20多名教职工及17名孤独儿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8次;选派心理治疗师为福利院儿童进行心理测量、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等,累计咨询1701人次。为芜湖市聋哑学校提供学生家长心理讲座2场次,受众100人,为聋哑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4场次,累计服务293人次。为湾沚区残联提供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健康培训2场,服务人次101人次。安排市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配合鸠江区团委给未成年受害人开展心理干预工作3次。


三、实践成效

(一)创建了学生心理服务体系

结合学生心理发育特点和教学育人工作实际,构建了“家-校-生”心理工作三角模型,通过心理科普、心理测评、心理培养、心理咨询与治疗、危机干预与援助等5个服务层级,提供全方位心理服务,营造健康良好心理环境。

(二)搭建了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经安徽省护理学会批准,芜湖市心理服务体系重点成员之一芜湖四院成为安徽省精神科护理科普教育基地,为全市教师心理学实习、进修,提供优质平台和专业带教。科普视频《一老一小皆大事——老人儿童心理健康系列科普》在2022年全国精神心理健康公益科普大赛获奖,五名专家获得“科普大咖”荣誉称号。

(三)建立了学生心理问题就诊绿色通道

医教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来芜湖市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的举措之一。芜湖市不断在推进学生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创新探索,打造“全员育心、全心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品牌。由芜湖市教育局与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共同携手,为全市学生心理诊疗打通“绿色通道”,这在安徽省内属于首创。该合作立足“育人健心”,将在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心理筛查、康复指导、科普服务、业务培训、教育指导等方面创新合作形式和内容,构建医教结合、有效联动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形成教育、咨询和干预合力,全面提升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四)培养了一批专兼职心理教师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实践能力,早期识别学生心理问题,正确评估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做好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等工作,从2022年开始,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工程大学和芜湖四院合作实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医教结合跟岗实习”项目,实行“导师制”带教模式。目前,全市已经有10多名心理专职教师接受了系统的跟岗实习,该项目将持续三年,预计共培训100余名心理教师。该项目经高校试点,将进一步推广到芜湖市中小学。

 

四、经验与启示

(一)新媒体是学生群体更青睐的沟通平台,下一步将利用心理热线、QQ在线、心理云平台等,为全市学生提供心理援助,给予即时性心理咨询服务。同步推送科普讲座视频等,帮助学生及家长提高心理健康学识水平。

(二)创建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可以更全面地提供心理帮扶,帮助学生正视成长中的心理困扰,排解学习压力,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三)需要持续重视家校协同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老师。提高家长心理素质、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尤为重要。学校既要对家长进行引导,又要配合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可以进一步探索医教联合机制,通过教育与医学专业结合的方式,及时提供心理问题识别、心理危机预警等,对学识心理疾病做到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协助教师开展德育工作。


五、创新点与亮点

(一)充分发挥了学校心理健康主体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工作包括识别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建设中小学、高校心理健康中心。

(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每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三)大力构建家校协同干预机制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和干预机制,学校对于在日常工作和心理测评中发现的心理问题学生,搭建就诊“绿色通道”,开展家长课堂,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

(四)建设心理人才队伍
心理健康工作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心理教师、基层社区、精防人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通过心理培训,整合各方资源,组建了多样化的心理服务团队,确保心理健康服务落地基层,稳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

 

(供稿: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润泽心灵助成长 育人育心向未来


一、实践背景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发展、家庭的和谐幸福、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是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保证,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升级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我们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部分学生在重压之下心理问题频发,家庭教育的缺失更在学生的心理上雪上加霜。尤其是自2020年初开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情时代以及后疫情时代,部分青少年学生及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焦虑、恐慌、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中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率逐年增加。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同年,国家卫健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心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五项内容之一。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心育(以下简称“心育”)的重视,也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做好青少年心育既是保证青少年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必然要求。教育家洛克强调若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而没有心理健康肯定不会幸福。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尤其还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涉及他们的生活幸福,也关乎国家的未来。学生的健康、快乐和幸福应是教育的基本追求和终极价值。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高度重视心育工作,2005年至今,心育工作已经走过17个春秋,学校一直将心育工作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师生的健康心理,注重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干预重大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坚持学生心育的“发展”导向,发掘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积极开辟各种途径促进全体师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心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市甚至全省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然而,心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符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比如教师的师资问题、专业化问题、师生负担过重问题、心理课时量的保证问题、经费保障问题等。心育工作的开展固然需要成果,但是过程更加重要。成果是为了实践服务的,成果的推广、反馈和再研究也需要继续热情地跟进和完善。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目标 成立心育工作指导委员会

附中坚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积极心态 ,奠基学生幸福人生”的目标,将心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心育发展规划,每学年认真完成心育工作计划和总结。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团委、教务处和总务处分管主任和副主任、心理中心主任、班主任代表、校医为成员的心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安排全校的心育工作。

(二)创造条件 营造心育氛围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打造心育阵地

]附中在我市率先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引进先进设备。心理中心建地310平米,精心设计施工,拥有配备先进设备的个体发展室、生涯规划室、音乐放松室、心理沙盘室、危机干预室、宣泄减压室、心理测评室、家庭咨询室共八大功能室,充分满足师生心育需求。

2、夯实队伍保障 奠定心育基础
附中是芜湖市首个引进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学校,目前有2位专职、8位兼职心理教师,其中2人拥有心理学专业本科学历,15余人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学校鼓励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等积极参加省、市各项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为学校的心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保障。

3、聘请专家督导 提升心育专业性
附中常年聘请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专家,指导各项活动及开展专项督导。

(三)建立心理档案 完善预约辅导流程和危机干预制度

1、建立心育档案

附中通过校内网络心理测评系统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普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地发现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扰或不适,并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对策,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心理教育活动。

2、规范心理辅导流程 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工作
附中配有两个个体辅导室,个体辅导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全天,每天不少于8小时,个体辅导有科学规范的预约、辅导、个案记录、跟踪辅导流程。心理辅导依法保护学生隐私,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保证辅导质量,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转介到相关部门并记录在案。

3、未雨绸缪 成立市首家学校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附中于2005年率先成立市首家学校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建立危机干预功能室,引进先进的危机干预系统,形成危机干预预案,用以预防及处理突发事件。

(四)家校联动、形成心育合力

附中积极创新,扎实推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分班级、年级、校级三个层面,层层嵌套,环环相扣,校级家委会隶属于心理中心。自2008年起,心理中心每月组织一次家长学校,至今已成功举办30余期。开展了包括家长课堂、家长工作坊、家长沙龙、家长成长动力小组等新颖、有趣、实用的心育活动。此外,心理中心开辟心理橱窗、利用自编校刊《心晴驿站》、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QQ群、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发送家教名言、家庭教育文章、推荐家庭教育书籍等。心理中心接受家长咨询,专门设立家庭咨询室,追踪特殊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并为家长提供安徽省特大医疗机构的心理门诊信息,帮助有心理特质的学生有及时的转诊通道。

(五)多举措并进 确保心育落地生花

1、自编校本教材 开设校本心育课程
附中于2005年将心育课程纳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中,高一每两周一节心理课,贯穿一年。心理中心自编校本教材—《绽放美丽心灵》《绽放彩虹人生》《青春期教育》读本等,心理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注重体验式学习,被学生评价为最受欢迎的课。

2.、注重各学科渗透心育
各学科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育,学校每年组织2—4次公开课、教研活动,提供渗透心育的优秀案例,供教师学习交流。

3、率先设立班级心理委员 组建心理社团

自2005年起,附中每班设立男女各一名心理委员,每月填写学校自编的“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将班级心理健康状况反馈表反馈到心理中心,便于中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每学期举办两次心理委员培训,积极开展同伴互助,心理委员工作是优秀班集体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各班心理委员及有兴趣者组成的阳光心理社也是百花园中绚烂的一朵,优秀社员可在综合素质评价相关项目中获得加分。

4、校园心理节 助力学生自信快乐成长

附中每年成功举办一次校园心理节活动,并努力变化活动形式,如:心理节启动仪式、心理专题讲座、心理知识问答、横幅签名、心理拓展游戏、团体心理沙盘、现场咨询、心理报纸派送、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征文、心理漫画和心理黑板报评比、职业模拟挑战赛、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大赛等,学生们在附中这片宽广的心灵大舞台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5、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附中每学期都有面对班主任的心理培训,内容涵盖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应急心理问题的处置、常见异常心理的鉴定、重大心理问题的转诊、心理辅导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等培训,形式有讲座、工作坊和知识问答等;组织班主任心理主题班会课展示,组织教师心理沙龙,利用交流形式为班主任、教师缓解心理压力;德育处每周班主任工作要点、每年校刊《德育风》都会有心理板块,刊登校园心理动态、心理案例、心理健康成果等。


(六)以课题为依托 带动专业成长

附中坚持以课题为依托,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主持两项省级心理课题,分别是《心理放松操对缓解考试焦虑作用的实验研究》(JG07030)和《高中积极心理教育的模式及实验研究》(JG14031)均已成功结题;两项芜湖市涯特色校本课程建设项目,分别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其中,心理项目已于2022年顺利结项并获评“优秀”等级,同时此项目还被推荐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优秀案例评比;一项国家级课题《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指导制度研究》(BHA160147)在研。

(七)积极示范 服务社会

1、积极示范 发挥实验校的辐射引领作用

附中作为省内重点示范高中,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肩负着对省内的辐射引领任务。自心理中心成立以来,学校的心育工作一直备受上级领导组织的关注,一些优秀的成功经验也被作为案例向省内外兄弟学校介绍及推广。

2、服务社会 促进学校心育工作的开展

我校心理教师参加市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为各类中学生报纸提供心理答疑稿件近40篇。每年中高考前都会接受芜湖市电视台采访,解答考生的考前心理问题,参加团市委12355青少年公益“中高考减压”直播数场;应邀到各兄弟学校做“心理辅导报告会”数十场;应邀为市机关、企事业作心理调节方面的讲座或报告十余场,多次为社区孩子和家长开展心育公益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社会广泛的宣传和认可,也促进了我校师生对心育工作的重视和认可,提高了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的自觉性。

三、实践成效

基于前期的工作积累,学校撰写案例“塑造学生积极心态 奠基学生幸福人生”荣获2020年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学校被评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单位,2020年安徽省总工会女职工“阳光家园——心灵驿站”单位;荣获芜湖市心理健康实验学校,芜湖市首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安徽省心育先进集体,安徽省中学生职业模拟挑战赛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作为芜湖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专家组成员单位多次接待市卫健委专家和市教育局领导的指导。附中阳光心理社团荣获芜湖市优秀心理社团荣誉称号,并受到省市领导的赞赏。专职心理教师谢莉被安徽师范大学聘为心理健康学科硕士生导师、芜湖市心理健康学科教研大组组长,5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省市级一等奖,并荣获2015年度安徽省“心理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荣登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小学心育》杂志第22期封面人物,被芜湖大江晚报报道——“三尺讲台上的心灵摆渡人”。附中17年以来未出现一例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学校心育工作受到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附中教师敬业、乐业,爱生;附中学子自信阳光、学创俱能、身心两健,在各种舞台上崭露头角,在未来生活中出彩幸福。


四、经验与启示

学校心育工作需要重视和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组织和队伍保障,全程全员参与,注重对全体学科教师、班主任进行心育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育能力,最终达到“人人都是心理导师”的目标。同时,心育的真正落地开花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必须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资源,协同教育合力,整合利用家长、社会等资源。而如何实现心育顺利实施,少走弯路,课题研究是实现心育科学化的重要依托。

路漫漫其修远兮,过去取得成绩会成为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面对成绩,我们深知,学校心育工作还远未达到完美,我们还面临许多挑战,有很多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心育普及工作需要在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不懈地开展。面对新形势,我们将继续全身心投入,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航,将我校心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局面,不断走向成熟和进步。我们坚信,安师大附中的师生们一路播撒、精心浇灌的“心育”之花必将吐芳争艳,迎来绚丽美好的明天。


(供稿: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下一篇:2023年第四季度芜湖市精神卫生度工作进展     上一篇:2023年第二季度芜湖市精神卫生度工作进展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