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相关部门>芜湖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

2023年第二季度芜湖市精神卫生度工作进展

发布时间:2023-09-05   作者:   来源:   点击数:1783

【总体工作进展】

1、心理热线与心理援助

(1)24小时心理热线。

4-6月,累计接听市民来电775人次,其中成功干预高危来电11人次。开展心理热线志愿者培训督导3次,应急演练一次,累计48人次参加。

(2)心理危机干预

4-6月,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事件4起,有效降低了次生灾害的风险,受到相关部门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2、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1)4-6月,精神卫生指导中心组织心理科专家为芜湖市社会(儿童)福利院10名儿童开展团体心理治疗8次,个体心理疏导共71人次,心理测验14人次。

(2)4-6月,市卫健委指导市四院为芜湖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等高压职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体检服务1473人次。

3、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5月24日,“芜湖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在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正式挂牌,副市长朱的娥亲自为中心揭牌。中心将为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做到青少年心理问题早期筛查、早期干预,从源头进行防治。

4、加快人才队伍培养

5月10-19日,市卫健委主办,市四院承办芜湖市心理健康服务专业队伍培训班(第3-4期),来自全市各级卫健、教育、公安、司法、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参加,线上线下共计67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

5.医校共建心理健康服务

(1)6月8日,三山经开区管委会与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签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教共建合作协议。三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燕,管委会副主任王亚莉,市四院院长宋传福等出席签约仪式。进一步寻找校医合作的新空间,探索创建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体系。

(2)6月16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与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签订校医合作协议,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家和,市四院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宋传福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共同参加了签约暨授牌仪式,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医合作”品牌,更好地保障校园师生的心理健康。

(3)6月,市四院选派专家徐慧、梁霞、王芳先后赴安工程大学各学院开展教师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及团体辅导工作。

(4)4-6月,市卫健委、市四院(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联合各中小学为师生、家长开展各类心理辅导活动8场,受益14185人次。

6、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1)5月25日,市四院选派心理专家蒋巧、王芳分别赴交警支队、上海市白茅玲监狱开展心理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受益150余人。

(2)5月,市卫健委、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围绕“普及精神卫生法,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主题,自制精神卫生法系列科普动漫和宣传折页,并积极对接各县(市)区相关单位,推进心理健康科普和精神卫生法律知识宣传进医院、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单位,线上线下广泛开展普法和心理健康教育。全市各乡镇(区、街道)卫生院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科普彩页以及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宣传月期间,累计开展宣传活动80余场,受益6300余人。

(3)6月3日,芜湖市科学技术协会、芜湖市卫健委在市镜湖区鸠兹广场开展了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大型义诊暨科普活动,此次义诊科普的主题为“守护健康芜湖 点亮精神火炬”。“健康芜湖联合体”成员单位参加了此次义诊活动。各学会、协会组织精神心理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心理治疗师为市民群众提供免费义诊、心理咨询、心理体检、科普视频播放、有奖竞答等服务,向群众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公众重视心理健康,正确认识精神心理疾病。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

(4)5月,芜湖市4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案例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案例”,凸显了工作实效。

(5)6月,市四院选派心理专家葛毅、王芳分别赴市纪委、市政府为市直机关干部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受益1200余人次。

(6)6月15日,市卫健委带队参加2023年全省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工作交流会,并在会上进行芜湖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分享。

7、持续加强精神卫生对口支援工作

4-6月,市卫健委组织市四院对口支援团队赴无为市、弋江区、鸠江区等县(市)区,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及专业技术指导等工作,累计筛查与诊断复核患者2787人次,技术指导459人次;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39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数达9200余张,累计受益5900余人次。截至6月,完成了一轮覆盖全市的摸排、筛查、评估工作。

8、精神卫生质控与督导

(1)4月,市卫健委印发《关于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信息交换工作的提示单》,进一步完善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交换机制,避免管理漏洞,切实消除肇事肇祸风险隐患。

(2)数据质量控制

①知情同意但无随访记录患者。截至6月30日,全市64名知情同意在册患者无随访记录。各县(市)区应加强患者随访管理,提高患者随访及时性,做到应访尽访。

②持续不服药患者。截至6月30日,全市持续不服药患者共1721人,占在册患者的8.45%。请各县(市)区加强对患者规律服药指导和宣教,减少持续不服药患者人数与比例。

③“医嘱勿需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截至6月30日,“医嘱勿需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数,全市共48人。各精防医生应严格按照精神科医生医嘱填报此选项。

④失访患者数。截至6月30日,全市累计失访患者48人,占在册患者的0.23%。对失访患者,精防人员应当立即书面报告政法、公安等综合管理小组协助查找,同时报告上级精防机构,并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中如实记录。

⑤患者流转情况。截至6月30日,全市报告卡迁入基层超过5日未处理转区县19人次,基层之间迁移患者超1个月未处理退回89人次;迁入待处理568人次。各县(市)区加强信息质控,对滞留在区县级的患者及时进行二次分配,并督促精防人员尽快处理流转信息。

9、严重精神障碍项目管理与信息报送

(1)686项目工作及日常管理。686门诊救助项目申报患者免费583人,就诊和服药处正常使用中。

(2)发病报告卡、出院信息单报送。4-6月,全市报送发病报告卡1175份,出院信息单745份,其中危险性评估三级及以上发病报告卡共182份,信息扫描推送至市公安局。

【各地工作进展】

繁昌区:①4月13日,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组到繁昌区孙村镇绿丝带之家开展现场检查指导,对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②5月,开展以“普及精神卫生法,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为主题的《精神卫生法》十周年宣传活动,共发放精神卫生宣传材料(含折页、册)1800余份,接受咨询义诊800余人次。③5月9日,繁昌区教育局召开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培训会,全区中小学德育分管领导、心理健康教师参加。④6月13日,国家卫健委项目监管中心信息宣传处处长王竞波调研组一行到繁昌区调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⑤6月26-29日,开展繁昌区2023年第二季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工作督导,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指导和考核。

鸠江区:①4月12日-14日邀请精神科专家对病情不稳定、不服药、间断服药的患者,提出就诊指导意见,加强服药管理。对摸排出的322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批次进行诊断复核,风险等级评估。②5月19日,区卫健委联合区残联在城东大润发举办了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并借此积极宣传了精神卫生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科普知识。③5月19日下午,区卫健委邀请心理专家为辖区4名自闭症儿童进行一对一上门疏导。④6月20-21日,区卫健委联合区残联组织开展精神残疾儿童用药督查活动。

经开区:①5月16日,开展经开区机关职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第四人民医院专家现场授课,教大家正确认识情绪和压力及应对情绪压力的方式方法,同时给参加培训的职工发放各式各样的解压小神器,引导机关职工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镜湖区:①5月以来,制定警情预警信息在线协同表,累计接警31起。②5月15—16日开展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诊断复核和风险评估工作。③5月23日,在赭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精神卫生法》实施十周年大型普法宣传活动。④6月13-15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多部门联席会暨业务培训班。

弋江区:①4月18-20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复核诊断及风险等级评估工作,此次复核诊断共计768人。②6月16日,举办弋江区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班,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规范纳入培训内容,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服务站)共计63人参加培训。③为做好重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访维稳工作,第二季度分别派出3批次精防医生协同公安到外地做精神障碍患者稳控工作。

三山经开区:①4月24-25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复核诊断及风险等级评估工作,共计447人。②6月20日,在碧桂园凤凰酒店举办全区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多部门培训班,各镇(街道)、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和具体经办人,精防医生和村居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约130人参加。

湾沚区:①5月17日,湾沚区心理咨询中心与向日葵协会联合,在南湖学校开展“缓解焦虑,积极备考”主题讲座,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应试信心。②5月23日-25日,湾沚区卫健委邀请市四院专家前往湾沚镇、陶辛镇、红杨镇现场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复核诊断及风险评估工作。③5月26日,由芜湖市卫健委、市四院主办,湾沚区卫健委、湾沚区疾控中心、湾沚镇政府、湾沚镇卫生院承办,湾沚区总医院、湾沚镇前进社区协办,在湾沚镇前进社区永太养老广场开展《精神卫生法》实施十周年大型宣传活动,宣传主题“普及《精神卫生法》,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南陵县:①5月25日,在杉杉服饰公司及市民服务中心开展《精神卫生法》实施十周年健康宣讲活动。②5月,各基层卫生院积极在广场、社区卫生院、学校等地发起义诊、讲座等各式宣传活动,累计发放精神卫生宣传资料约1500余份,观看公益视频200余人,参加科普讲座100余人,社区健康指导受益人群约1800余人。

无为市:①4月,邀请市四院精神科专家对全市辖区内摸排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诊断及危险性评估。②5月,围绕“普及精神卫生法,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宣传主题,开展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宣传。③5月23日-29日,牵头组织市委政法委、公安、民政、残联、司法、医保对20个镇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开展督查指导。④6月28日,召开无为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推进业务培训会,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精神卫生工作。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展示】

星火工程—芜湖市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引言  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人才整体需求突出,心理服务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如何抓住试点项目的重要机遇,探索出高效能的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一、实践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9年芜湖市获批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试点工作覆盖面广,工作指标要求严格,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是需要一支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芜湖市展开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基础情况调研,调研发现全市有心理专业人员包括心理咨询师216名,心理治疗师47人,且心理服务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全市300多万常住人口的心理服务需求。要提高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必须培养一支适岗尽用的优秀心理人才队伍。为完善队伍建设,芜湖市卫健委会同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创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二、实施过程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对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1.制定培养目标

建设芜湖市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培养与打造一批留得住、用得上、高水平的本土化的心理服务人才团队,分布于学校、公安、司法、卫生等各行业各单位,为广大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筛选培养对象

一类是专门从事心理服务的专职人员:主要包括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从业者等。

一类是工作职责中涉及心理服务的非专职人员: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者、非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内涉及心理服务职能的工作者等。

3.规划培养模式

市卫健委会同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制定“全面培训 + 化整为零 + 专项突破 + 对口帮扶”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体验、实训、督导循序渐进,促进学以致用。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负责具体联络执行。

(二)按需培训,分层递进

1.全面培训

举办全市《心理健康服务专业队伍培训班》,培训面向全市各领域涉及社会心理服务一线工作者,分三阶进行,逐阶提升。

第一阶:精神心理学基本知识,心理评估及干预基本功训练(个体、团体)及个人成长。

第一阶:实用流派精进学习(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

第三阶:危机干预培训、案例现场督导。

2.化整为零

会同教育、民政等部门强化行业人员培养。结合各基层单位特点,组织专家赴教育、公安、医疗卫生、社会机构等开展小规模、个性化培训督导。

(1)教育系统。建立总督导-骨干教师督导-班主任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兴趣的老师组成的分级人才体系。

开展阳光工程(青少年)系列活动,由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县区教委签订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协议书,开展活动10期,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能力。

市教育局、市卫健委联合举办《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培训班》,累计140余名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参加。推动医院与高校合作,选派中级职称以上医师每周进入高校坐班,帮助骨干教师提升实务能力。

市政协委员“沈棫华委员(团队)工作室”与“杨蓉委员(团队)工作室”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赴县区为154名中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培训。

(2)公安系统。根据精神卫生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积极探索心理健康工作与司法、公安工作的结合点。鼓励心理专家担任警察培训学校特聘讲师,重点培养心理健康服务骨干队伍,提升心理健康服务骨干评估筛查能力、团体心理辅导能力以及心理危机发现、排查、处置能力。再以骨干送教基层,提升民辅警心理素质。

(3)医疗卫生机构。

一是推进专科医院学科建设。芜湖市四院签约成为上海市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员单位,依托“贺林院士新医学合作示范基地”等平台,在医疗技术、科研创新及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搭建高素质人才梯队,积极推进落实“华佗计划”,引进全职人才2名、柔性人才5名。

二是进一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积极开展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是促进综合医院心理服务能力。对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心理知识培训,可以识别和转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

(4)社会机构。成立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库,不断吸纳培养社会人才。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心理学专业机构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芜湖心怡人文帮扶中心”对接合作,开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基本技能等培训。

(5)其他相关部门。重点培养各类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包括热线志愿者、社区工作志愿者、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志愿者等,进一步协助专业人员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同时为基层综合管理小组,基层的综治网格员等职业群体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专项突破

(1)注重社会心理引导,培养心理健康科普人才队伍。选拔组建市级心理健康科普巡讲团,打造科普团队品牌,举办健康科普演讲赛,以赛促学,以练促用;培训心理热线志愿者,开通芜湖市24小时心理热线,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2)做实社会心理监测,培养心理健康体检人才队伍。由芜湖市四院成立心理体检中心,组建心理访谈专家团队和心理测量团队,向全市各单位与市民个人开放心理体检服务,并指导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赴各单位开展心理巡诊。

(3)确保社会心理应急,推进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依托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市级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承担全市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及系列案例督导,截至2022年12月,累计为全市教育、社区、医疗等多部门培训290余人次,每年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演练2次,自2022年10月起,每周进行线上案例督导,截至12月,共开展12次,累计受益244人次。

(4)精进心理健康服务,结合基层需求提供实用新技术培训。依托芜湖市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平台,提供“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诊疗技术”“精神运动康复”等精神心理适宜技术培训,各基层机构可在平台自主选择所需学习的新技术。项目组采取办班培训、现场示教、技术咨询和接受基层进修生等形式,充分利用医联体及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确保培训实效。

4.对口帮扶

由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全市各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对口帮扶项目,执行一个专家团队包保一个区域,其中就包括心理专家开展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医务社会工作者等综合服务团队建设,持续探索建立基层心理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合作培养机制,形成连续性的服务链条,实现共同发展。

三、实践成效

(一)创建芜湖市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库

结合我市心理服务需求及人群分布特点,构建了“四维并举”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全面心理基础培训、个性化督导、重点技术突破、持续性对口帮扶等4个培训层面,开展全方位心理服务培训。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体系自开展以来累计培养1330余名心理服务人员,实现了人才库的资源储备。

(二)搭建市级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培训基地

确立市第四人民医院为市级心理健康队伍培训基地,分类组织、定期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专业人员、志愿者、基层精防人员等相关人员心理学、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培训和督导。承担全市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宣城、马鞍山等周边城市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

(三)成立“长三角精神心理创新团队”

芜湖市四院作为安徽省首批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成立“长三角精神心理创新团队”,成为沪皖医疗合作、互惠互利的新典范,为长三角地区吸引精神心理服务人才提供重要的服务支撑。大江晚报、芜湖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团队深度合作成果。临床心理科、精神科等获批芜湖市“十四五”重点培育学科,培养市级名医1人,卫生优秀人才1人、骨干人才5人,增加专职精神科医师55人,护士116人,培养心理专科护士141人。

(四)为基层人员赋能,培养不同层级社会心理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截至2022年12月,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项目共培训学员58人,其中54人通过考核,返回委托单位承担基层精神卫生工作。900余名社会工作人员通过市四院与“芜湖心怡人文帮扶中心”合作培训及考核,纳入市心理健康人才库。全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达3816名,1名专职心理教师荣登国家期刊《中小学心育》封面,我市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案例“塑造学生积极心态,奠基学生幸福人生”荣获教育部首批《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我市公安系统心理服务人员被选为安徽省公安机关心理健康服务基层行教官。我市消防员心理服务体系示范建设经验荣获第四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

(五)我市培养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在省级、国家级精神卫生防治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2019年9月,我市培养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在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技能竞赛中一举揽获专题演讲三等奖、情景演练二等奖、现场答题二等奖及综合评比团体二等奖等四个奖项,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获2019年安徽省心理咨询先进集体。同年10月,我市代表参加国家决赛,在场答题环节荣获一等奖。

(六)心理科普队伍成熟,心理健康促进与宣传教育取得成果丰硕

4年来,我市心理健康巡讲团在全市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200余场,受益近256700人次,1名专家入选安徽省健康巡讲团。2019年,市四院“心理个案治疗、家庭心理治疗”典型教学案例,入选中央电视台13套“心理访谈”节目,我市推荐科普作品《行走在情绪边缘的女孩》获安徽省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2名心理工作者荣获安徽省心理健康科普先进个人。2022年市四院获全国精神心理健康公益科普大赛“全国十佳组织单位”称号,5名心理科医护获得“科普大咖”荣誉称号,同年8月,市四院获批安徽省精神科护理科普教育基地。

(七)分级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在1支市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基础上,指导县区建立9支危机干预小组,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心理援助服务。近年来,接到全市社会突发公共安全事件30余次,累计心理危机干预170余人次,对化解社会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八)多部门联合扩大社会心理服务供给,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

政法、民政、司法、教育等部门通过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推动优质社会心理服务资源下沉基层,培养社区精神康复、心理服务工作者及专兼职心理教师力量。民政与团市委联合成立“鸠兹护航团”,为问题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青春期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累计提供服务近千人次;卫健、残联联合搭建福利院、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心理服务平台;多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介入社区矫正等心理关爱活动,形成“青苗观护”“情暖老兵”等特色品牌项目。2019年市四院精神康复中心获批全国“精神康复建设基地”,专职人员下沉社区指导开展精神卫生工作案例荣获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医院擂台赛华东赛区十大价值案例奖。

(九)加强产品研发,推动心理学与信息技术等的合作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科、防治科等专科与心升时代(北京)科教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芜湖市心理健康云平台”,内容包括心理科普、心理测评、数据分析、心理咨询管理、危机预警、手机终端等内容,推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产品化,形成标准化、可推广的心理服务产品。

四、经验与启示

(一)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丰富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增强居民幸福感的基础性工程。结合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多部门协作,培养多层次心理服务专业人才,才能为居民提供解忧愁、利发展、有实效、高水平的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基层力量。

(二)在人才体系队伍建设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督导跟进的重要性。心理辅导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不能局限于知识、技能培训,为保证效果的可持续性、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地面督导与远程督导相结合的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三)本阶段培训的侧重点在于为基层人员赋能,培养的多为在职人员,下一步将会同教育、民政等部门,积极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模式,实现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毕业后教育有机结合,壮大心理服务专职人员队伍,提升服务能力。

(四)下一步还需发挥相关行业组织作用,通过市心理协会,组织培训和督导,不断吸纳行业人才,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训考核机制,逐步形成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和规范,形成培养、评估联动人才机制和人才分层管理模式。


(供稿: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撑起心灵伞,共育健康花

一、实践背景

撑起心灵伞,共育健康花。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业已发布,其中显示,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社会亟需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其他类型的心理问题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校一直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了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学科中渗透,在习惯中养成,在活动中融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有力促进了师生身心健康。

二、主要做法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育人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它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计划之中,倡导给孩子以绿色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保护学生的绿色心理环境,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分管,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配合,成员由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代表、心理健康教师、家长代表等组成。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育人网络。

(二)优化师资,夯实育人的坚实基础

1.任何教育脱离教师都是行不通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要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我校十分重视对专业化教师的培养工程,通过多年的派遣教师外出学习,我校已有4名教师取得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分别是翟光军、杨俊、侯迎、卞晓翠四位老师,其中我校德育处翟光军老师还是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学会青少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芜湖市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2.我校还把班主任队伍作为实施心理教育的主骨干力量和重要途径,通过专家讲座,集中培训等形式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购买了《成功一定有方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心灵对话》等心理书籍,让老师们认真研读,通过培训和学习,大家普遍掌握了一定的心理教育理论,增强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

3.在培训班主任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建设健康班集体的活动,学校制定了健康班集体应具备的五个条件,一是学生有可以信赖的老师,二是有真诚交流互助的朋友,三是有乐此不疲的活动,四是有积极向上的目标,五是有良好的秩序。在争创健康班级的活动中,形成了健康的班级舆论,学生充满了自信、快乐、有归属感、安全感,学生的潜能被挖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让优秀的学生出色发展,让中等学生超长发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自信发展。

(三)创新模式,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阵地,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心理活动课的作用,保证心理活动课的授课时间和效果。

1.我校心理活动课安排为每周一次,要求教师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课,并不断创新心理活动授课的模式。如在授课心理活动“做自己的小主人”一课时,就采用了心理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自导自演,通过情景表演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提高心理活动的教育效果,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其自信、自省、自控、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2.由于当下各校均存在着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人数不足的局面,心理健康教育课很难正常开展,我校与鸿合教育一起探索了一条新的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引入“双师制”,即视频课程完成专业内容以及课堂活动示范,授课老师结合教案材料,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有一般授课经验的老师就能承担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工作,降低了授课教师门槛,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生活需要七彩的阳光,校园生活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发挥学生的特长、陶冶学生情操,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把开展好社团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内容,组织了各种的社团活动。我校目前有45个社团,涉及文艺、体育、科技、棋类……社团以活动为载体,以张扬个性、发掘潜能、适应成长为宗旨,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应的发展空间和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孩子们通过自觉自愿的选择,自主能动地参与,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发挥了个性、获得了自信、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锻造了健康的心理品质。

(五)寓教于乐,搭建多方位的育人平台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他看到的或听到的只能记住20%,而亲身经历的却可以记住80%,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社会的道德规范变成个体的良好道德行为,不主要靠灌输,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亲身经历或体验。可见,健康意识的提高,心灵品质的提升,最大的教育力量源于学生自己。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

1.学校每年开展“三礼”活动,即“入队礼”、“十岁成长礼”和“毕业礼”,通过仪式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认识,进行人际交往,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2.每年学校定期开展“六节”活动,即“小百灵艺术节”、“科技节”、“校园足球节”、“数学文化节”、“英语戏剧节”、“经典吟诵节”,让学生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3.开办家长学校。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必要的家庭心理辅导,而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家长忽视或不了解的领域,许多家长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存在种种误区,过多的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而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待人接物等方面不够重视;较多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在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因此学校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普及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每学期定期举办家长培训会。让家长们获取教育新观念,新方法,向家长介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教会家长如何正确地赏识自己的孩子,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的。以达到配合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目的,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达到了最大的合力。

4.心理个体疏导促进学生成长。箱庭疗法也称之为沙盘游戏,箱庭疗法呈现为一种心理治疗的创造和象征形式,在所营造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气氛中,来访者选择一些玩具,在沙箱中摆放,从而构成箱庭作品。治疗者陪伴来访者完成箱庭作品的制作,通过与来访者对话,在理解作品象征意义的基础上,体验来访者的情绪情感,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发展与变化。由于学生正在成长阶段,语言的发展尚待完善,很难用语言完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因此选择箱庭疗法作为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非常合适。目前该校有7名箱庭疗法治疗师,通过开展个体箱庭和团体箱庭,儿童可以非常自由地表达自我,宣泄不良情绪,以及在深层修复受到创伤的早期人格结构。箱庭疗法的本质在于唤醒个体潜意识与躯体感觉,碰撞出某种最本源的心理内容。有效地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减少情绪不稳定、任性、逃避,促进言语表达能力,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帮助孩子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训练视觉理解能力,有效地帮助许多学生解决人际冲突,学习困难,亲子矛盾,个人成长等成长性问题。

5.团体心理辅导促成长。据不完全统计,20%-30%左右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敌意、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强迫、抑郁、情感问题和学习问题等。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性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该校每年定期在各个年级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积极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可以增进信心,有助于班级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学生在团体活动的场合中与教师接触,可以克服胆怯、减轻压迫感,消除过去的疑惑戒心,改进自己的态度。经过团体讨论,交流分享,将使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感到更 有意义,能够认识更和谐的关系。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让团体来陪伴成员在人生路上克服种种难题和障碍,积极快乐地踏上成长之路。

6.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三、实践成效

1.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是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学会理事单位,2015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016年被评为安徽省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先进单位,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先进单位,2017年被评为安徽省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先进单位,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先进单位,2018年被评为安徽省心理咨询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被评为安徽省最美心理工作集体称号。

2.我校翟光军老师是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是芜湖市目前唯一一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芜湖市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担任芜湖市传媒集团小记者学校鸠兹学堂的授课专家,通过网络的形式为学生授课,疫情期间为学生带来《疫情下的心理调适》和《做情绪的主人》讲座,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我校作为弋江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基地,承担了带领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学生心理现象、状态,以及区域特点的研究探索工作,组织广大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专业化发展,课堂教学研究,学生危机干预实施,同时我校翟光军老师是弋江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站长,承担着组织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组织教师进行阅读专业书籍提升理论素养,进行箱庭疗法培训提高心理教师的实践能力,邀请安徽师范大学何元庆教授给全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危机干预培训,以提升老师们处理学生校园危机的能力。

4.依托弋江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基地和弋江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为载体,为全区各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以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学会调适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提升全民的幸福指数。

5.多次接待全国及省内多所学校领导及教师来校参观学习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及有价值的做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将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成功与失败不断完善,不断探索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指向性和实效性,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撑起心灵伞,共育健康花”,让学校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

(供稿:芜湖市弋江区教育局,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


下一篇:2023年第三季度芜湖市精神卫生度工作进展     上一篇:2023年第一季度芜湖市精神卫生度工作进展

联系方式